这样小口径的舰炮,去轰击坚固要塞等于给人挠痒痒,多少有些自不量力。
镇东”号铁甲舰舷侧9门32磅副炮打出一轮齐射,八发圆形石弹全都命中要塞,打的烟尘迸裂,同样伤到了几名白人要塞官兵。
但炮击威力,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镇东”号铁甲舰发威之后,相同配置的“镇南”号铁甲舰在几分钟后,亦相继开火,猛轰圣地亚哥要塞。
这两艘黑黝黝的铁甲舰,仿佛两个不停喷吐炮火的铁甲巨怪,轮番的用重炮轰击,对圣地亚哥要塞实施打击。
圣地亚哥要塞的炮兵也不含糊,操纵火炮拼命的回击,却大多打空了。
这不是白人炮兵水平太次,而是圣地亚哥要塞装备的24磅老式青铜滑膛炮射程够不着,其最远射程只有1300余米。
“镇东”号和“镇南”号铁甲舰一左一右,游戈在距离1300余米远的海面上,远远的对圣地亚哥要塞实施集火炮轰,距离掌控的非常好。
在这样的极限射程上,奥多涅斯24磅青铜炮实在没什么准头,能不能打中只能靠上帝保佑。
打出去的炮弹,绝大多数都落在了海中,溅起了一道又一道高高的水柱。
即便侥幸命中,也就是听个响而已。
19世纪中叶
铁甲战舰的出现,是对当今世界以风帆战舰为核心的海上力量巨大冲击,其厚重的铁甲,根本不是圆型石弹能破开的变态防护。
换成了圆形铁弹,同样破不开其防御。
这样的战例,早已经在美利坚南北内战中,得到了反复验证。
内战中,南北双方的铁甲舰第一次海战,近距离的互相对轰六七个小时,发射了数百发炮弹,都没有能够破开对方铁甲的防御。
最终在天黑时,只能悻悻的撤离战场。
马尼拉湾海面上
“镇东”号和“镇南”号铁甲舰越打越有信心,反复用重炮轰击圣地亚哥要塞,发射了数百发炮弹,将要塞打的支离破碎。
两个多小时后
“镇东”号和“镇南”号铁甲舰缓缓的撤离烟尘满天的战场,“镇西”号和“镇北”号铁甲舰随后替补上来,游戈在海面上,对准圣地亚哥要塞猛轰不停。
隆隆的炮声持续六个多小时后,马尼拉海湾出现数十艘风帆大船,这是大楚军队的登陆主力,在中午时分赶到了。
西班牙人也有了相应的动作,很多手持刀枪的土著仆从军匆匆赶来,在白人军官的指挥下,密密麻麻的列阵于码头上。
这些土著仆从军距离码头约千余米,在队列中甚至推出了10多门野战炮,口径大多在6磅炮到9磅炮之间,炮兵却是白人。
看来,西班牙人将压箱底的军火都搬了出来,意图对登陆的军队实施反冲击。
浓浓的炮声和硝烟味儿回荡在马尼拉海湾中,战争的阴云密布,已经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指挥风帆舰队的霍海生少将,立刻命令风帆舰队驶入海港码头,将风帆战舰的舷侧对准码头上,下令炮火齐射。
“轰轰轰轰轰……”
战舰的舷侧炮焰闪动,大团的浓黑色硝烟升腾而起,将致命的弹雨泼洒开去,在土著仆从军的队列中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腥风血雨,这是单方面的屠杀。
面对的是码头上的土著人步兵,战舰齐刷刷的换成了葡萄弹,这是一种典型的开花弹,是用帆布兜装填铁片,铁块,锋利的石子等物,甚至刀叉和其他杂物都可以,塞进炮膛里发射出去。
打的霰弹出膛以后,呈放射状的扇形泼洒开去,真可谓是当者披靡,是大规模杀伤的利器。
在猛烈的舰炮轰击下,大片大片的土著仆从军被轰翻在地,原本密集的队伍就像狗牙啃一样,到处都是缺口。
如此血腥的单方面屠杀,将土著人原本不多的勇气撕的粉碎,幸存者在惊恐的怪叫声中,轰然就崩溃逃窜了。
那些白人民兵同样如此,逃跑的并不比土著人慢一点,推到码头上的十多门青铜野战炮亦被抛弃,再也无人问津。
在大楚风帆战舰的保护下,运兵船相继靠上码头,大队的华人士兵们蜂拥而下,迅速控制了码头。
登陆的主力是远征第一师(缺一个团),和第三师部分部队,兵力总计5300余人,另有一万三千余名刀盾手,这些刀盾手有一半装备了先进的美制斯普林菲尔德M1861式步枪,总数七千余人。
这12000火枪兵,就是攻略马尼拉的主力。
一同跟随登陆的还有野战炮团,该炮团装备了122门野战炮,共计三个野战炮营。
两个是12磅炮营,合计装备了90门12磅M1857型滑膛炮,每个炮营45门12磅野战炮。
还有一个是帕罗特炮营,装备了32门10磅帕罗特线膛炮,这种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