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议亲(周末跪求月票,推荐票支持。)  吕宋风云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郑国辉一行早早的就抵达了李府,在李府门口,李瀚章之三弟李鹤章,五弟李凤章,年仅7岁的长子李经畲等人,全都早早的在府门口等候。

这样隆重的排场,彰显出对这个从二品未来姑爷礼敬有加的尊重态度,是来自皖北李氏高门大户严谨的家风所在,礼节上绝无半点疏漏之处。

三爷李鹤章年约四十,五爷李凤章三十出头,李家兄弟还有个最小的小六爷李昭庆,同样一表人才。

与这些弟弟相比,身为家族兄长的李瀚章已经四十有四,膝下两女一子,与郑国辉联姻的就是李氏一族长房长女李雁荷,芳龄只有15岁,这还是虚岁。

郑国辉远远的见到府邸门口,李氏兄弟率领着数十人迎接,连忙在距离四五十米处便翻身下马,抢步上前。

这反而把一同前来的王承尧落在了后面,轿夫连忙加快了脚步,抬着轿子急趋上前。

官至正三品左副都御史的王承尧大人,是作为男方长辈前来商议,因为京师中结识的人脉较少,只能邀请维扬籍京官王承尧大人出面,双方对等相谈。

王大人相当热情,慨然应允,这才有了今日之行。

双方在府邸门口寒暄片刻,便在众人的簇拥下,从大开的正门中迈步而入,来到二进院的正堂中奉茶相待。

如今朝廷缀朝三日,从上到下都沉浸在一股难言的悲痛情绪中,各国总理衙门也陷于瘫痪。

两江总督李鸿章难得有空暇,今日也在二进院正堂门口迎接来宾,很快与王承尧大人笑语盈盈,相携入正堂而坐。

客套一番后

李鸿章当仁不让的坐了上首主位,王承尧大人让到了客位相陪,其他众人在下首分两列而坐,次序丝毫不乱。

郑国辉坐在了下首右侧的第一位,他的身边是随同而来的幕僚师爷郑国泰,穿着便衣的亲兵队长胡祖清等人。

这种公开的场合,双方自然是谦逊客气的场面话语居多,虽然融洽但并不亲近,未免就落了古板。

在他们商讨之际,郑国辉仔细打量了李鹤章、李凤章二人,皆是身材挺拔,气宇轩昂之辈,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清贵气质。

这些李氏族人全都是大個子,加之长相俊朗有型,常年沉浸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中,自然有一番卓尔不群的风度。

个子最高的五爷李凤章差不多有1米九,比郑国辉都高了两三公分,只是稍显清瘦而已。

身上穿的锦袍华服,反而没有三爷李鹤章更有味道,更显得一张一弛沉稳有度。

眼见的二兄李鸿章正在与王承尧大人商议纳吉,纳征,请期之事,一时间插不上话。

李鹤章便转过脸来,打量郑国辉后问道;“郑大人,我观你行如劲虎,坐似老僧,言行间进退有据,实乃非常之人。

偏又如此的年轻有为,令人深感高山仰止,不由得升起攀交之心。

这真是奇了,希望有时间能够与郑大人坐而论道,深入彻谈一番,方能解我心中之惑。”

“三叔言重了,这个郑大人我可担不起,莫如称呼“静海”为好。”郑国辉淡笑着回答。

李鹤章神情一愣,旋之便笑了起来,笑容在的脸上绽放,神情更显温和的点点头答道;

“不错,以我李家的门楣,断不可能做出言而无信之事。

雁荷侄女与静海结成秦晋之好,只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这声“三叔”我承受下了。”

这话说的没错,如今的李雁荷可以说是半只脚踏入了郑府,从接受聘书的那一天起,就是郑家的人了。

无论发生什么变故,这一点都不会改变。

李鹤章字仙侪,早年随父兄在籍办团练,为人精明睿达,机智百变,在参赞军机,料理民事等诸般事务上,委实两位兄长的好助手。

咸丰十一年(注;1861年),李鹤章领军克剿菱湖贼寨,光复安庆,擢知县,赐花翎。

同治元年(注;1862年),跟随李鸿章兵援江南省,常率军兵督战,每每克敌制胜,料敌先机。

次年,淮军会克太仓,包围苏州。

同治三年四月,一举攻克常州后,朝廷赏赐黄马褂,因功授正四品甘肃甘凉道台。

是年冬,曾国藩调其军赴湖北会战十余场,清剿长毛余孽6万余,得胜而归。

今年初,甘肃回乱肆虐深重,朝廷命赴本任,李鹤章以伤发未行。

后伤疾严重,遂辞去官职复归乡里。

实际上李鹤章一直留滞在京,为两位兄长筹谋相关事宜,留襄营务。

所谓的伤是借口,实在是甘肃回乱那是一个深不见底的烂泥坑,踏进去想拔出来实属不易,只能委婉辞官。

李家兄弟趋利避害乃是本能,眼见着一门两总督辉煌的前景就在眼前,何必要跳进那个烂泥坑中去呢?

李鹤章与郑国辉攀谈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