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老刘两口子年纪大了,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年拼命的进山挣钱。”
“钱挣得少了,在加上身体病痛多了,经常花钱买药,也就没有什么钱,继续补贴两个小的了。”
“听说前年,老两口去县里住了一段时间。”
“结果住了没两个月,就回来了。”
“当时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
“有人开口问,怎么不在城里两个儿子家多住一段时间。”
“两人都说城里住不习惯,还是回村里住舒服。”
“不过呢,后来有他家亲戚说,是因为在城里住久了,被两个儿子儿媳嫌弃了。”
“啧啧啧,前些年老刘两口子有钱,你看他们那两个儿媳,看起来多孝顺。”
“结果呢,把两个老的一炸干了,这态度立马就变了。”
“所以啊,小锋说得对,支援孩子,不要太过分了。”
“钱这玩意,留在自己手里,那才能父慈子孝。”
“嗯,老大和陈锋说的对,我记得好久前看那个生活麻辣烫。”
“有两家人,都是邻居,家里都是好几个儿子女儿的。”
“有一年呢,拆迁了,两家人的两个老的,得到了不少拆迁款以及几套房子。”
“两家的人呢,在老的拆迁后,个个子女回来看望他们的次数都多了。”
“电话更是三五几天的,各种关心两老的身体健康。”
“日子久了呢。其中一家看儿子女儿这么孝顺,就把大家召集起来,两个儿子,一家给了一套大的房子。”
“嫁出去的姑娘呢,也给了一套小的。”
“拆迁得到的几十万拆迁款,也是分得挺合理的。”
“两个儿子一家二十万,剩下姑凉给了十五万。”
“这一分,完了。”
“钱和房子给子女们一分过后没多久,电话啊,回来的次数,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到后来,基本上几个月后不看两个老的一次,电话也基本没打。”
“又过了几年,两老的生子骨越来越不行了,想让两个儿子养老。”
“结果两兄弟推来推去,最后还说小妹也分了钱和房子的,必须得三个轮流着给两老养老。”
“虽说也是有人养老了,但是在三个子女家里住着,两老的稍微有点什么,就得被儿子儿媳一顿说,日子是过得相当的憋屈。”
“而另外一家呢,家里的子女在拆迁后,也是和先前那一家一样。”
“但是呢,两个老人的选择却不一样。”
“房子,他俩没分给孩子,”
“拆迁款也是一样。”
“几套安置房,小的自己住,剩下的交给中介公司出租,一年租金两三万。”
“在加上两老的养老保险,一年还能剩下些钱呢。”
“拆迁款也给存银行里放着没动。”
“在他们能独自生活的时候,平时呢偶尔给孙子孙女几百上千的零花钱。”
“每年呢,就给子女们,包大红包。”
“直接就是几千块,上万的包。”
“几个子女外加孙子孙女外孙女,对两个老的都好得很。”
”等两个老的生活不便了,要求子女们养老。“
“从一开始在子女们家里养老后,每个月,两个老人都会掏几千块给这一家。”
“啧啧啧,那日子过得,老人们想吃啥,子女就买啥。”
“一有什么不舒服,立马送医院,其他几家的也会过来看。”
“一家住两个月,一到日子,下一家的子女,立马就回过来把两老人接到家里,好吃好喝的供着,晚一天接都不行。”
“一直到两老人去世,这一家的子女,对两个老人都是没得说,两个老人很好的暗度了晚年。”
“在老人去世后,子女们才分到了房子,和老人剩下没用完的拆迁款。”
“其实算下来,房子还是那么多,钱也同样的是拆迁款加养老金。“
”第二家的老人,到最后,也算是把钱和房子,都是平均分给几个子女的。”
“也就是变了个法子,就享受到了不同的待遇。”
老三陈国栋也说了个列子。
“咳咳,我。”
“莪说大哥,三哥,咱们这三家,都是你们男人做主。”
“怎么你们这说起来,搞得好像在教育我们一样?”
“还有你,别说话,想建就建呗。”
没等陈国梁也演讲一个啥故事,李芳开口到。
”呵呵。“
陈锋憋着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