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4章 铁路落成,工人需求(求订阅!)  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海游历一番。”

“只是不知道,我能不能有看到九州通衢铁路落成的那一天。”

郭兴汉年纪并不大,今年也不过才二十岁。

即使是以如今的医疗条件,他至少还有三四十年的光阴。

但朱樉描述的前景,实在是过于辽阔,让他都觉得这将会是一项百年工程。

从燕藩所统治的辽东白山黑水,到秦王管辖的火州,距离又何止万里?!

更何况张二虎率领的西北远征军,还在继续向西扩张,还不知道要增添上多少里的路程。

这样庞大的国家,光是想象就让郭兴汉感觉到一种豪迈之感。

这将会是这片土地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一个国度。

我们正在开创的,是远远超过历朝历代的伟业!

“哈哈哈,兴汉不过二十年华,难道已经生发出‘廉颇老矣’之感触吗!”

朱樉笑了起来道:

“九州通衢之日不会很远的,我保证你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

“眼前这条铁路,不过十几万人修建两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建成。”

“以后我们的建造技术会更好,也会发展起更多的铁路工人。”

“到那时候,将会有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修建起数万里长铁路,足够将整个大明的城市联通为一体。”

“届时,九州将不会再有饥荒,一地发生天灾减产,也能够用铁路快速调拨粮食赈灾。”

“那将会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同之世!”

朱樉的眼中,跳动着郭兴汉从未曾见过的狂热和坚定信念。

那样的盛世,仿佛不是一场愿景,而是朱樉真真正正见识到的画面。

这些好像是天方夜谭一样的场景,他曾经亲眼看过。

郭兴汉从未想过这天下会有没有饥荒的那一天。

毕竟,即使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朝历代,哪一年不曾饿死过人?

只是饿死人多人少而已,若是每年只饿死几十几百人,那就称得上三代未有之盛世!!

只有十室九空的大饥荒,才能够得到史书上轻描淡写的几个字。

“岁大饥,人相食!”

寥寥数笔的背后,是无数白骨、血肉堆砌出来的悲惨!

稍稍深入读取史料,眼见此种描述,往往生出无力悲愤之感。

史料曾记载下饥荒的一角:

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

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

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诸树惟榆树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其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民有不甘于食石以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

有司亦不能禁治。

间有获者亦恬不知畏,且曰:

“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

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粪场一处,

每晨必弃二、三婴儿于其中,有涕泣者,有叫号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

至次晨则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之者矣。

更可异者,童穉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更无踪影。

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

而食人之人亦不数日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

于是,死者枕藉,臭气薰天。

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遗骸。臣来之时,已满三坑有余,而数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几矣。小县如此,大县可知;一处如此,他处可知……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那这天下可真是盛世,想来其中百姓要比我们今日要过的好上许多,自在上许多。”

郭兴汉感慨道:“恨不能亲眼所见!”

“此生若有此等情景,兴汉便是死也值得了。”

朱樉听完,脸上露出让郭兴汉难以理解的怪异表情。

似乎其中透露着怜悯和他看不透的忧虑。

接着说了句,令他不太理解的话。

“兴汉,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痛苦。”

“那是物质上的盛世,却也拥有极其多新生的苦痛。”

“那不是仅靠我们就能够解决的难题。”

这句话,郭兴汉一直到许多年后,生命的末期才幡然醒悟。

而现在的郭兴汉则是面露疑惑,十分不解:“每日都能吃饱饭,还有什么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