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3章 数芯战略计划  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于我们华夏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做出来,必须要先实现芯片制造流程的全国产化,完成初步的技术复刻,这样我们才能利用统一性原理,完成全流程的本土化改造。”

许青山娓娓道来,谈及自己对于芯片生产的见解。

“科技的进步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在跟进的基础上,能完成本土化移植,那就能更好地吃透底层逻辑和核心原理,再反过来开辟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想要在短时间内追上并且超越,我们的路线就需要如此。”

许青山是能够预见到未来的芯片发展情况的。

“在目前芯片市场尚且比较混乱的时候,我们还有借机抬头的可能性,等到未来消费市场稳定后,欧美形成完全垄断,到时候想要寻求突破,并且让市场适应,所需要费的就是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代价了。”

许青山并无虚言。

未来华为每年要烧掉上千亿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之中,就为了能够快速缩短与国际主流芯片性能差距。

起步得越早,方向越准确,未来能省下来的钱自然会更多。

“这是我对于芯片行业的情况整理出来的战略计划书,请过目。”

许青山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来了两份打印装订好的计划书,递给了龙藤他们,他只准备了两份,四人脑袋凑在一起慢慢地看许青山的计划书。

既然能够被派来和许青山初步接触的,那就代表着部里也认可龙藤他们几人的水平,不说他们懂科技研发,但起码的阅读是没有什么障碍的。

心中也能对这份计划有一个大概的评估。

许久过后,许青山在椅子上打盹,这四个家伙一个问题都没有问他,就光顾着看了,直到龙藤轻轻喊他,他才缓缓转醒。

“抱歉,最近工作比较忙,春天来了有点犯困。”

许青山揉了揉眼睛,看向了四位。

龙藤手里拿着两份计划书,郑重地对许青山说道。

“许教授,这计划书我们已经看完了,我们打算带回部里去研究一下,希望你这边能暂时对计划进行保密,最后的讨论结果,我们会在半个月后告知你。”

“可以,今天辛苦你们了。”

许青山不太意外。

如果这么重要的事情能够一次小会谈就拍板下来,许青山反而觉得不现实。

但他有信心能够得到科技部方面的认可。

在计划书里,许青山就着部分技术提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较为可行的先行想法,那完全是可以在国内作为一个专项课题开设实验室的,但他毫不吝啬的整理了思路和初步方案。

但凡是评估的专家团体水平到位,都能看得出这份计划书潜在的价值。

哪怕最终计划没有成功,这份终极目标为“自产自研,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计划书,也还有缓冲落地的机会,起码能够缓解目前国内芯片行业人才、技术全方位短缺的局面。

果不其然。

4月刚刚到来,许青山就收到了来自科技部的邀请,去参加一场并不对外公开的会议。

这场会议,到场的人不仅有官方高层,同样也有来自华科院计算机所、华夏点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龙芯华科的人到场。

在参加会议之前,与会人员都签署了保密协议。

而在会议结束之后,许青山的表情不见轻松,反而是愈发凝重,在走出会场的时候,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抬头望着天空。

官方对于自己这次的计划十分重视。

这一个被命名为“数芯战略计划”的计划,已经被初步完成核高基项目的申报流程。

核高基,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是2006年官方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这个预计投入千亿的重大科技专项,承载着国家对于电子产业的信心和期盼。

同时,“数芯战略计划”也被列入了863计划的考察名单之中,只有初步完成计划基础,才能得到863计划的持续性支撑和全局性支持。

这两个项目计划,对于许青山所规划的未来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华夏对比国外其他国家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高度集成的社会制度,能够为某一个项目计划,集中整个社会的力量,助推其快速发展。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华夏工业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这样的优势。

如果只靠着许青山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许青山觉得自己就算手里有再多的资金,都不一定能够完成这个计划。

但如果有国家的全局性统筹助力,他能多出三成信心来。

可这件事依旧不是那么简单。

数芯战略并不是单纯的芯片生产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