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  都重生四合院了,我还会是傻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是因为,茶叶“娇气”,容易吸附其他食品的气味而影响自身品质,所以,各大菜市场约定俗成地不卖茶叶。

老四九城人买茶叶绝对不去菜市场,即使买几毛钱一两的“高碎”,也只认那几家百年老号。

再比如,在任何一家菜市场里,卖猪肉的柜台与卖牛羊肉的柜台必然各据一角,距离尽可能越远越好。

这显然是为了照顾穆斯林顾客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卖牛羊肉的柜台在显著位置悬挂着清真食品标志,四九城话叫做“经都阿”,即用阿拉伯文字书写的清真言,表明这里出售的肉类制品符合宗教教规,广大穆斯林群众可以放心购买。

计划经济时代,排队是各大菜市场的一景。

每逢节假日的早晨,菜市场还没开门,门外的顾客就排起了长队,买猪肉的排一队,买牛羊肉的排一队,买水产品的排一队,买活禽的排一队,连买豆腐都得单排一队。

排队的人多,但基本上每个人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因为当年是凭票证供应,只能按《居民副食本》上的定量购买。

六十年代居民鸡蛋的供应量是每户每月一斤,有人一定惊讶,就一斤鸡蛋,对就只有一斤鸡蛋,一直到八十年代,鸡蛋才涨到了五斤。

买猪肉要肉票,人们往往要求卖肉的售货员“劳驾,您多给割点肥的”——多要肥的,是为了回家炼猪油,炒素菜有肉味,或者炸油渣儿吃。

此外,买牛羊肉要户口本,照顾回民;家里有产妇和新生儿,要买红糖,得凭医院开的证明。

四九城多,四九城人还好吃,为了买二两肉排一个钟头队,并不觉得累。

初冬,到了卖冬储大白菜的时候,各大国营菜市场门前的队排得更加壮观——因为菜多、人多,所以,冬储大白菜“自古以来”就是在菜市场门口的马路上卖的。

为了及时买到足够一家人过冬的大白菜,人们各显其能:蹬三轮车的,推婴儿竹车的,骑自行车的在后架上横一块搓衣板,都是为了能多搁几棵菜。

物质生活的贫乏并没有冲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反而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

四九城对外市的人也很好,起初在四九城的上海人们根本买不到家乡特有的蔬菜品种。

后来四九城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北太平庄农贸市场。

这家农贸市场在调研市场需求和顾客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广开进货渠道,以细菜、南方特色菜为主打品种,满足了在四九城生活工作的南方人吃家乡蔬菜的需要。

在这里,上海人不但经常能买到茭白、荠菜、塌棵菜、鸡毛菜等大众化的南方蔬菜,偶尔还可以买到嘉定白蒜、松江小落苏、青浦苋菜等北方罕见的蔬菜品种。

价格虽然比上海高出不少,但能够品尝家乡风味,解了“秋风起鲈鱼堪脍”的乡愁,招待客人也很“扎台型”(上海方言,风光、有面子)。

不熟悉南方饮食的四九城人到了这里,跟逛植物园似的,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没见过。上海老阿姨的热情劲儿一上来,谁也拦不住,从蔬菜名称到营养价值乃至种植栽培,从挑选诀窍到择菜妙招乃至烹饪方法,吴侬软语,娓娓道来。

最让上海人大快朵颐的非黄鳝莫属,一盘炒鳝糊、一碗鳝丝面,仿佛回到梦里的童年。

北太平庄农贸市场每天都供应从南方空运来的鲜活黄鳝,商贩们麻利的捕捞动作,娴熟的宰杀技术,周到的清洗服务,能让最挑剔的上海老阿姨满意而归,付钞票的手指仿佛笑出了皱纹。

四九城土著平生第一次尝到黄浦江边的特产,调侃说:“这鳝鱼和咱四九城人平时吃的鲤鱼、鲫鱼满不是一回事,旱香瓜——它是另一个味儿。

别看我一辈子没出过四九城,我的舌头可是伸到了上海滩。”

这说明了四九城人的善良,所以说为了照顾南方人,四九城做了很多的努力。。

停下了自行车,何雨柱和秦晓雅一起进了菜市场,今天何雨柱是要将自家副食本上的东西都给买了,鸡蛋,粉条,芝麻酱...全部都买回去,省得再来一趟。

有南方小伙伴一定惊讶,为什么要一次买这么多,放在家里坏了怎么办,这个时候冰箱还没有吧。

其实冰箱是有的,而且还很大,就是整个四九城,这数九寒冬的,一颗白菜放在墙根下面,等过几个月还能拿起来包饺子,做饺子馅。

买完东西,何雨柱带着秦晓雅回家,车子前面放了东西,秦晓雅在车子后面还拿着东西,一路回到四合院之后,刚到前院,刚刚放学回来的三大爷就笑着调侃道:“呦,小两口回来了...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呀,我家老婆子可说了,晓雅可是我老婆子救的,你们结婚,一定要给一个媒人红包。”

何雨柱一开始本来是要解释的,但是何雨柱的眼睛却忽然瞟到了正在月亮门那里的秦淮茹,看对方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