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资本主义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那么资本主义的出现,奴隶制的发展高潮、殖民地扩张、城市化发展、工业革命、帝国的兴亡、大西洋三角贸易以及世界市场的的产生,都因棉花而起。
作为高级动物,人类在解决了吃饭和住房的问题之后,穿衣也就成了第三大重要的问题。
如果说,你在大街小巷上面,每天都能见到不少饥肠辘辘的过客,或是几天都没有吃饭的流浪汉,但你绝对见不到一个一丝不挂的人,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公共场合。
如果有,他存在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不是被精神病院借走,就是被送进了警察局。
而中世纪的欧洲,在没有经历巨大天灾或是人祸的时候,你也依然很容易见到吃不饱饭的人,或是饿着肚子的人,但还是很难看见一个光着的人,在城镇的街头出没。
在1498年时,为了寻找香料和皇家的葡萄园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后,发现了印度棉布的实用和舒适,便开始将其源源不断地运到欧洲贩卖。
仅在1684年,印度就出口了百万件棉布服装,据说,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控住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棉纺织贸易,每年的税收可达1亿两白银,比同时的明朝还要多。
事实上,知道十七世纪初期时,英格兰才通过特许东印度公司的致命扩张,取代了因为陷入分裂,而失去棉纺织贸易品霸主地位的莫卧儿帝国,为大英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1765年时,英格兰兰开夏郡的纺织工,詹姆斯·哈哥里弗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几倍的同时,也被誉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尽管现在还是黑暗且蒙昧的十四世纪,生活在欧洲大陆的人们,还仅有羊毛呢制品和麻布这两种衣物的材料可选,并且已经形成了固化的思维定式。
可埃德蒙依然认为,价廉质优,贴身透气的棉织品,依然拥有着良币驱逐劣币的实力,可以在欧洲大陆的贸易圈内,占据绝对的主导地方。
如果说香料、玻璃、白砂糖、肉类还有铁制品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少,没法儿让广大第三阶层的平民们消费的话,那么棉织品的出现,绝对可以拉动所未有的消费浪潮。
不过,对于埃德蒙来说,所有的一切都还只是个幻想,就好比刚刚买来一个没有孵化出来的鸡蛋,已经开始计划着要做大盘鸡吃,是一个道理。
一月末的巴塞罗那市,白天的平均气温已经达到了16摄氏度左右,即便在相对寒冷的夜晚,也不会低于6摄氏度,远比平均气温还在5摄氏度挣扎的哥本哈根来说,堪称是冰火两重天。
因此,对于喜好温暖潮湿的棉花来说,伊比利亚半岛是一片非常不错的种植基地。
当然,在气候相似的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也可以种植棉花,只不过它们的土地面积较小,而且山地较多,并不是适合大面积种植。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棉花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地将棉花种植在一片面积足够大,土壤也相对肥沃,且周边政治环境稳定的地方。
巴塞罗那市以及西边的萨拉戈萨市,就成为了不二之选,这个纵深约为250公里,最宽处约有100公里,最窄的地方也有40公里的土地上面,拥有着埃布罗河与塞格雷河的滋养与浇灌。
它的北面是比利牛斯山脉,南面则是伊比利亚山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河谷平原。
作为阿拉贡王国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它的总种植面积约有20万邦尼尔,也就是3000平方公里,300万亩。
由于目前的农业水平十分落后,没办法大规模使用化肥和农药,再加上棉农们采摘棉花的经验几乎为0,会造成不小的浪费,所以根据埃德蒙的预估,在后世亩产能达到500斤左右的白棉花,目前也就只能实现200磅左右的产量。
不过,按照目前的规划,西班牙摄政王波旁殿下也就能腾出其中的三分之一,作为种植棉花的土地,为了养活当地的人,其余的农田,还得继续种植大麦等粮食作物。
毕竟,在诺曼底、加莱、庇卡底、卢瓦尔河以及布列塔尼地区,埃德蒙已经拿出了三分之一的土地,用来种植甜菜、葡萄以及香料等经济作物。
在他的领地没有增加的前提下,贸然地大规模开发和种植经济作物,风险非常高,一旦遭遇干旱、洪水甚至蝗灾等自然灾害时,必然会引发粮食减产,造成区域性的粮食短缺,甚至还会酿成可怕的饥荒,给他的皇位带来巨大的威胁。
玛格丽特当然也清楚埃德蒙的处境,当她走下胜利号的舷梯,站在巴塞罗那市的港口上面时,忍不住遗憾地叹了口气,小声地在埃德蒙的耳边抱怨道。
“要是黑太子爱德华能快点找到海图上面的美洲大陆,为我们开辟出大面积的农田那该有多好啊,这样就不用挤占种植大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