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通过气相反应在单晶基地上外延生长石墨烯。这种办法搞到的石墨烯品质大,但是成本也大,产量还低,只适合实验室的研究。
进入预生产环节,也就是梁文平这些人所在的环节时,必须改变制备技艺。
经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之后,这群人终于确定了化学气相沉积法。
依旧是高温下将含碳化合物分解,生成的碳原子沉积在金属或者其他基体表面形成石墨烯。这种办法可以搞出大面积,高品质的石墨烯。同时还能比较好的控制石墨烯的层数。
这个办法的成本确实也高,只适合高端使用,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主张用氧化还原法来制备。
但是陆山坚决反对:“氧化还原法固然成本低,但是石墨烯的质量很低,我们后期要提升石墨烯的品质,也是要成本的,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种无形,不可控的成本才是大头。
况且,化学试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害处太大,从业者以及当地老百姓的健康会遭受严重威胁。”
众人觉得前期肯定会有一些牺牲,以后慢慢改了就行,不然企业的经营压力太大,前期得烧多少钱?
看出了大家的担心,陆山打下包票:“理论这边很快就有重大的突破,到时候就能用这个办法弄出高品质,低成本的石墨烯。工资不会少发的,请大家放心!”
老板话都说成了这样,手底下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说是不说了,心里面还是会怀疑——真的可以吗?
世界上的顶级科研机构搞了这么多年,也没听说有谁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搞出低成本的石墨烯,那玩意天然就不可能低成本!
但在陆山看来,化学气相沉积法才是未来。
含碳化合物容易找吧?
容易!来源如此广泛,原材料获取就廉价,到时候只需要特定的手段把碳给弄出来就行。
难点在于控制反应的环境和速度,好在拓扑半金属半导体材料的发明给陆山找到了不少的新思路,改造出了特定的反应设备。这一点就比国际上的水平高了不少,突破了现有技术的临界点,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解决了电池结构问题,还解决了石墨烯的制备问题,剩下的就是开始生产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电池了。
而对这一点,陆山反而没那么担心了,因为之前新材料的研究让他对电子这类微观物质的反应规律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加上模型的先进性,把握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