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精舍!
“我看不如改叫青艺。”
李艺书笑盈盈的看着青霞:“书艺这个名字好归好,但只有我,没有你,这可不行。”
“那就听你的,不过青艺不好听,还是叫青书好了。”
青霞嘴角上扬,似乎对他的这番话很是受用。
“这个名字好!”
李艺书点点头,说道:“按古代五行之说,青为东方之色,又为竹之色。书者、如也,箸於竹帛,非笔末由矣,书箸于竹帛之上,谓之青书尔……”
看着他摇头晃脑的样子,青霞手肘靠在桌子上,手掌托着下巴,就这么呆呆的盯着,眼神中充满了爱意。
“怎么了?”
李艺书注意到她的动作,好奇的笑道:“这么一直盯着我看做什么,难道我脸上有东西?”
青霞微笑道:“没有,就是觉得你好厉害,什么都懂一点,一个名字都能说出这么多大道理。”
“哈哈,这有什么大道理的,既没有典故又没有说辞,就是咬文嚼字,生搬硬套罢了。”
李艺书笑嘻嘻的,青霞那呆呆崇拜的模样,他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男人就是这样,在女人面前显摆显摆,总能感受到心情舒畅。
再加上他本就二世为人,心理年龄都快不惑之年,就更喜欢摆弄这些酸溜溜文绉绉,半文不白,似是而非,生搬硬套的“文学”了。
说白了,就是有点“爹味”。
只不过如今李艺书重生一世,身体年轻,事业有成,心理自然是越往年轻人方面发展。
“那也很厉害了,你让我生搬硬套,也套不出什么好话来。”
青霞露出笑容:“说起来,这段时间回了宝岛,除了带带团团外,就是偶尔看看书,以前总觉得看不下去,但这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好像也没那么困难。”
李艺书道:“你有阅读障碍,实在看不了,就听书算了,有喜欢的书,找人录个音。”
“还是算了,那太麻烦了。”青霞摇摇头:“慢慢看吧,反正我现在息影了,平时除了带孩子,多的是时间看书。”
“你要是觉得在家无聊的话,等两年,团团大了,转型当监制或者是导演?”
“我可没导演的天赋,现在就挺好的,每天喝喝茶,带带孩子,偶尔跟朋友出去逛逛街。”
二人有说有笑的聊着天。
“哇哇——”
突然,屋内传来了孩子的哭闹声。
“团团醒了,我去看他!”
青霞丢下一句话后,便急忙起身走进了屋内。
“得,果然现在还是好大儿重要啊。”
李艺书无奈的摇摇头,跟着起身去看好大儿了。
.......
隔天。
1995年1月1日。
这一天是元旦,李林两家人,就在正式更名为“青书精舍”的宅院内,一起美美的吃了顿李邦国小朋友的百日宴。
李建对于这个大孙子,欢喜的很,来了宝岛后,跟赵雪一起去逛了逛金店,不仅给孩子买了金锁,金镯子,顺便还为青霞买了一套金饰。
之前去美国的时候太仓促了,二人都没准备,这次正好借着这个日子给配齐全了。
过了元旦,第二天李建就急匆匆的走了,倒不是回川蜀老家,而是返回考察队了。
这次李建过来,是跟峨眉电影制片厂考察队一起来的,考察的目标是邱福生的年代电影公司,学习宝岛的商业电影。
当然这只是李艺书帮忙安排,好让父亲李建有借口来宝岛的原因之一。
1994年11月份上映的《亡命天涯》,总票房已经突破了2500万人民币,成为大陆票房之最,同时也是票房制度改革以来,首个登记在册明确总票房的电影。
这部电影自上映以后,压的同时段的国产电影,那叫一个惨不忍睹,特别是12月份西影厂上映的剧情片《五魁》,这部电影的风格有点类似《红高粱》,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
男主演是日后一步一步走到最高的“赵高”,电影总票房只有惨淡的一百多万。
幸好是宝岛电影公司投资了大头,不然西影厂的领导得哭死不可。
一百多万的票房,扣掉院线的发行费,再扣掉税,落到手上估计只有几十万,这还得分给宝岛投资方,前后忙活一年,赚的可能不到十万块?
连本钱都没赚回来!
导演黄健新更是气的差点吐血。
而百万票房这件事,在圈内可谓是炸开了锅,过去虽然没有采用票房制,而是观影人次,但通过电影票跟人次,还是能大致计算出票房数据的。
上映后,只有一百多万票房这种事,可以说是自国内电影发展以来,首次发生!
如今商业电影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