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时天下局面就是如此的诡异,所有人都知道汉廷已经成为了一个“伪汉”,但又不得不忌惮曹操费尽心力维护的这一汉廷的正统性。
而身为王室贵胄,立志于驱逐权臣曹操的先帝,反而成为了大汉的叛徒,而在曹操以汉帝名义南下追杀先帝的时候,先帝的处境进入了最危险的时候。
因为当时唯一有可能对先帝施加援手的吴国,当时同样也是汉臣,所以诸葛亮出使江东,全力促成吴国与先帝结盟之时,他只字未提匡扶汉室。
而是讲的‘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也就是规避了汉室复兴这一问题,而只谈天下大乱、豪杰纷争,所以群雄并起,曹操虽然假托汉室丞相之名,不过也是群雄之一罢了,所以江东孙氏与先帝结盟并非汉臣对抗汉帝,而是群雄相争罢了。
但如今随着疆域的扩展,大汉由原先一州之地转而变成跨有凉益二州,已经逐步面临着如何向天下人阐释这个问题的阶段了。
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如今山阳公禅让大汉之后安居洛阳,为魏国佐证着神器更易、魏有天下。
而他刚才所讲的大汉之变,就是要从原先对魏国窃有神器置之不理,变成要明确昭告天下,高祖皇帝、光武皇帝的天下和天命已经毫无疑问转移到了先帝这一世系。
小宗已经继承了自高祖皇帝、光武皇帝以来的大宗天命,未来,大汉必须要向天下人明确宣示这一点,以让天下人都知道汉的天命不绝,先帝一脉已经成为了高祖皇帝、光武皇帝天命的继承者,匡扶汉室匡扶的是先帝的汉室、克复中原可复的是先帝的中原!
只不过,天命归有德之人,有德之人则能统一天下、也必将统一天下,所以诸葛亮还需要再谨慎地关注着局势的变化,才能把这一统一天下的纲领抛出。
诸葛亮又踱步走到了地图之前,虽然现在还不用把大汉之变与魏延、姜维明确提出,但依然还是可以提醒一下他们两个人。
他们两个人,文长目前为汉军之中年龄、资历、能力等各方面事实上的第一人,将来也必定要承担匡扶先帝之汉室的重任。
而伯约展现出来的领军作战能力非常值得期待,只不过其治民、政治的才能还需要再加以磨练,如今大汉即将占据陇右乃至河西之地,这广阔的疆土不可能完全由文长一人治理,而且这样也并不安全。
下一步大汉经营陇右、汉中两翼,以雄鹰搏兔之姿以图关中,伯约必定是要在陇右这一翼之中承担重要作用的。
所以诸葛亮朗声说道:“大汉之变,魏国之变,吴国之变,相互纠缠、相互影响,是我们下一步必须要注意的。”
“尤其是大汉之变,如今天下三分,我大汉以匡扶汉室、还于旧都、克复中原为目标,但切记不可陷入腐儒固守成规之桎梏,大汉坐拥四海四百年,是天命所归。但这个天下是光武皇帝之天下,也是高祖皇帝之天下,大宗小宗,尽归大汉,不可不察!”
听到这里,姜维终于明白过来丞相所讲的大汉之变的含义了,原来是涉及到了天命所属。
不过此时还年轻的姜维受限于年龄、归顺大汉的时间以及在政治素养方面的短板,对这个问题没有太过拘束,毕竟他投降大汉之时陛下已经在成都坐着了,谁代表大汉对他而言不是问题,将来打到洛阳去,自然是陛下做天下的陛下,丞相做天下的丞相。
诸葛亮看到魏延和姜维都点了点头,也就不再在此刻多说了,不过看姜维那清澈的眼神,想来他应该还不是很懂他这番话的份量。
“除开我大汉之变,再者就是吴国之变。”诸葛亮又说道。
“丞相是说这吴国还要再背盟?”魏延听了问道。
诸葛亮皱了皱眉头,并没有否认,这是他目前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
“我老魏觉得,这吴国看到咱们取得了陇右,那必定又要和当年荆州一样背盟了!”
诸葛亮又说道:“当年荆州之变事情很是复杂,吴主背盟背后还有很多原因。当年公瑾与子敬在时,为吴主所谋者为帝业,后来吕蒙继任,为吴主所谋者为保据江东的霸业。”
“保据江东,则荆州为吴主禁脔,必欲夺之而够快,但当时我大汉对此认识并不深刻,对吴国的背盟准备不充分,这是对吴国之变认识不足导致的。”
“如今我取得陇右,如果从大处着眼来看,对吴主保据江东影响有限,吴主可能也会暂时持观望态度,不至于立刻做出再次背盟之举。”
“只不过这吴主想来在我们取得陇右之后也必定是有些想法的,所以此时我推测吴国之变恐怕会和魏国之变纠缠在一起,吴国怕是会或明或暗与魏国有些联络,这样对我大汉也是有些不利的。”
“吴国之变与魏国之变纠缠在一起?丞相讲的是魏国主动联络吴国要他们配合魏国下一步行动?”姜维听了皱眉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