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强兵之法与水锻钢刀的威力: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  游戏剧透历史:我的队友是孔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懿点了点头,继续骑马前行。

廖化所言虽然也有恭维成分,但现如今吴懿经过子午道直击长安城一战,确实给关中魏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中与汉中就是通过几条孔道相连,所以两国隔秦岭对峙的大军布置并不复杂,守好几条孔道即可。

不过吴懿子午道这一仗最大的作用,是让魏军不得不分出不少兵力驻守子午道,因为谁也不知道汉军会不会再次由子午道出击,这其实已经对魏军形成了牵制的效果。

吴懿看着逶迤前行的汉军中军,心中很是感慨。

今年对他而言可以说意义非凡,自从在那神奇光幕之中知道自己在史书中湮灭无名,吴懿就觉得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

而完成了子午道行军之后,吴懿确实感觉到自己压在胸口的那块大石头消失了,但他明白,他肩上扛的责任其实是更大了,他不仅要守住大汉的汉中,还必须要完成这次陇右之战的第一战。

大军开拔后不久,吴懿便按照事先部署,安排廖化统领精锐的先锋在前行军抢占衙岭山等地,自己则统领中军继之而后。

褒斜道南北两侧分别由汉魏两国占据,中间大部分都是人迹罕至之处,道路狭窄难以留兵驻守,汉魏两国主要在南北两端驻防,其中北段魏国防守的褒斜道边界要塞就是衙岭山。

衙岭山位于褒斜道北端,是形成褒斜道的褒水、斜水两条河流的的分水岭。

衙岭山高不过几里,长则有十里,是个和缓的长坡,也是褒斜道北口的第一处要塞。

在大汉北上关中之战时,衙岭山只有魏军几百人的驻守部队,驻扎在一处简陋的营寨,汉军轻易地击溃了这处营寨,给汉军出褒斜道提供了良好条件。

衙岭山是褒斜道北段最窄处,翻越衙岭山褒斜道逐渐开阔,形成了一个喇叭状的平原,也就是箕谷,过了箕谷再往外就是五丈原等褒斜口要地。

褒斜道狭窄难行,不方便大军全部展开,而箕谷到五丈原处便于排兵布阵,也利于防守,是吴懿必须要争夺的要地。

所以他安排廖化率领这次北上疑兵的精锐部队,也就是全体配备了最新钢刀及连弩的三千人率先轻装前进,率先进攻衙岭山、箕谷、五丈原等地。

自己则率领携带部分辎重补给的中军紧随而后,在前军辎重补给耗尽之前赶赴衙岭山,以此保持对衙岭山等地迅速而持续的压力,争取一举控制褒斜口。

经过几天的行军,吴懿带领的中军迅速走过了褒斜道栈道最为艰险难行的部分。

这次北上,吴懿与丞相反复推敲了多次褒斜道北上疑兵的细节。

按照光幕之中所透露的信息,原先历史中大汉第一次北伐也是在褒斜道安排了疑兵,只不过那个时候是大汉第一次北伐,突然性更强。

而这次再出褒斜道北上作为疑兵,突然性不如原先之历史中发生的那一战,但优势是大汉对魏国关中将领、兵员布置及褒斜口地势地利情况更加了解。

而且在上半年已经北上关中之后,魏国对大汉北上关中很是在意,想必在听到大汉北出之后定然会安排大军前出与汉军对峙,所以这一仗最关键的其实是防。

吴懿部要在抢占有利地形之后顶住魏国大军进攻,坚持到主力出现在武都郡等地之后,他的任务就算差不多完成了。

不过这一战确实很是难打,疑兵之目的就是要吸引魏国关中主力,而遭遇魏军主力意味着吴懿带领的这支部队注定要以少打多,和上次子午道行军差不多,吴懿面对的又是一次硬仗。

这天傍晚,吴懿刚刚命令大军就地休息,这时候身边的亲兵从旁边走来施礼说道:“左将军,邓监军来了。”

这次行军,吴懿与丞相经过多次考量,安排了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一起随同大军北上。

邓芝是大汉名将邓禹之后,后来迁居益州但没有人赏识,后来先帝在郫城听到了邓芝的名声,就征召了当时只是邸阁督的邓芝,很认可他的才能,随后邓芝逐渐步入仕途,更是在章武年间出使吴国,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此时邓芝已经四十多岁,他性格正直、简单,很体恤手下的吏员和士卒,自身清廉公正很有威望,深受丞相信任。

这次北上以疑兵作战,最大的困难其实在于坚守营垒与魏军对峙,需要阵中有老成持重之人稳定军心,所以吴懿在与丞相在协商褒斜道行军人选之时除了吴懿自身部曲,还补充了部分资历深厚的文武,邓芝就是其中之一。

借着傍晚太阳的余光,吴懿看到邓芝从后方远处迈步而来。

邓芝此时担任中监军,并非监督大军之职,而是大汉设置的中军军事职务官之一。

这次北上吴懿以邓芝率领后军,统领部分行动不便的辎重及辅兵,现在他赶了过来,想来后军也已经顺利赶上了大部队了,这是个好消息。

邓芝胡须已经有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