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新式湾湾电影出现了,也获得了金马奖的肯定。
尽管这些电影在内地还没有走红,尚没有被流行,但是湾湾电影的春天还是可能到来的。
单纯从商业回报上来讲,这些电影因为成本偏小而且多数都有扶助金,已经不再是自说自话的自闭式电影。
再详细说下这几部电影。
首先是《投名状》。陈可锌第一次拍摄古装电影,就是传说中容易遭到奚落的华语大片。
从《英雄》开始,再经过《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的璀璨式宣传、摧残样口碑、狂飙一般的票房之后,观众、媒体其实已经对所谓大片抱着冷嘲热讽隔岸观火的态度!
陈可锌必须有新意,尝试“以战争反战争”的手法,来拒绝《英雄》与《无极》犯下的无根叙述。重塑“刺马”故事,不但将原版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全盘改写,而且再加强政治斗争的描述,尽管后者有些过于直接。
陈可锌将刘备关羽张飞的结义兄弟传奇、宋江水泊梁山起义的兄弟传说更加世俗化、生活化、政治化、人性化,并通过大哥庞青云对功业/欲望的追逐过程的描摹,将战争的残酷性、人心的复杂性、牺牲的有无意义、承诺的存续湮灭,背信弃义有了真实的可能。
回到一般人的情理判断,其实很简单,就是打仗要死人、打仗折磨人、老百姓受苦、女人被QJ。
绝没有张一谋、陈恺歌镜头下的浪漫和炫技,陈可锌的新路说到底就是直面“百姓苦”、“人性恶”六个字。
其次是《集结号》。冯大缸镜头下的PLA也和以往不同,过去我们接受的英雄,基本上都是被历史所书写下来的战士,而更多的战士其实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模糊的背影而没有自己的画面和声音。
张涵宇扮演得谷子地要为47条汉子找到他们的位置,他们不是“失踪者”,正如电影中的小官僚所说,失踪意味着多种可能。
冯大缸对于观众和华国电影而言,最大的奉献就是发现了一个极佳的故事,杨金远的原著《官司》重点在于“讨说法”,冯大缸和编剧刘恆在补充出他们的英雄战斗场景,两个阶段就是那个“人”字,站得很稳,立意深远。
这是华国电影必要的角度,聚光灯下的英雄、宣讲台上的被告者,都是歌名年代及和平生活中的少数,更多的是无名烈士和默默的劳动者。
《集结号》从表面上看,是对以前华国战争电影的修正,如果从人性角度出发,比较好莱坞战争大片,甚至是《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的回归旅程,《集结号》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主旋律电影。
再次,应该说一说魏德聖和《海角七号》了。
年度湾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和年度湾湾杰出电影等五个奖项,基本上这些奖项都是理所应当的。
首先对于林宗仁没有获得最佳新人表示遗憾,那个茂伯是非常出彩的人物。这部电影讲音乐、梦想、爱情和乡土、理解、快乐等诸多生活母题。
《海角七号》对于湾湾电影工业的究竟有多少意义我们很难在现在下判断,但是对于魏德聖个人和本片主演来说一切都改变了。
从《小导演失业日记》中可以看出魏德聖的某些精神层面,他是一个积极的存在主义者,有着西西弗斯的精神,无论前程再困难也无意义,也愿意去做。他是一个渴望介入生活的人,最好的方式自然是电影。
前半生的“一无是处”(表象),却给了魏德聖思想上的绝对自由,正如萨特所说“一旦自由在一个人的灵魂里爆发了,神明对这个人也无能为力了。”魏德聖的体验,几乎无法复制。在虚妄中的希望,是魏德聖走出的前提。《海角七号》里的每个角色,都应该看成是魏德聖精神层面的一个脚注。
又次,把《完美陌生人》和《触不可及》放在一起来讲,因为显而易见,这两部电影的幕后功臣都是同一人!
在《完美陌生人》这部电影出现之前,这种全聚焦在社会中层人士的电影,在内地是很少见的。内容上稍稍偏移一点,就得被扣上‘小资情调’、‘脱离实际’、‘远离大众’的帽子。
不过该剧本足够优秀,未拿到最佳原著剧本真是可惜。
电影里所揭示的诸如夫妻问题、婆媳问题、更年期父母与青春期孩子沟通问题、女性在职场遭遇性骚扰及潜规则问题、恋爱时遇上渣男与小三问题等,实际是大众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无论哪个阶层都会有的烦恼。
尤其是在描绘职场性骚扰问题上,电影可谓极为大胆且露骨,深刻揭示了很多所谓社会成功女性,背后却很是不堪的现状,也难怪会引发广泛共鸣,成为社会一时焦点新闻。
从这方面来看,该电影的社会意义可谓十分重大!
而《触不可及》这部电影,给予再多的赞誉都不为过!
如果说《完美陌生人》还在讨论资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