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应该算是总结得比较到位了。明虾本就个头稍偏大,他这些养到现在更是每一只都不小。
饱满、晶莹的虾肉,比较紧实,比普通虾多点嚼劲,但同时又很嫩滑。入口很鲜,再品带着一丝甜香之味。
梁自强后世在工地食堂吃到过养殖虾,肉比较松,味也淡,缺少这种紧实的口感和甜香味。
要说有什么野生虾能更胜过这个,也不是没有,比如无名岛那种体型格外肥美超大的明虾。
除那之外,比起普通浅海撒网捕捞的明虾,这个还真是一点不逊色。
后世专家们把丰年虫夸成“来自卤水池中的黄金”、“养虾的最优质饲料”,现在看来,人家还真是没带半点的虚夸在里面。
二零一几年丰年虫被加工成最值钱的虾类饲料,卖到高价,还真不是没道理。
第二天早上,清早父子三个就去了村东,用撒网的方式,捞了一部分的明虾。
其实要从生长周期来说,明虾养到现在已经可以全数卖掉,清空池塘。而且冬季生长速度大为放缓,就算继续投喂也不会再有此前的长势了。
但梁自强很清楚接下来两三个月明虾价格还会继续一路往上,只要留着,等到那时候再卖必然就会迎来收入的大大增加,所以当然得把大部分都留着,先卖一部分只当是投石问路。
明虾完整的生命周期是一年,当然也有活过两年的,不多见。梁自强只要在一年之内,也就是六月前把它们全部卖出就行。
梁自强在投放虾苗的时候就注意了对密度的控制。算下来,虾长成现在这么大后,基本应该是在每亩一百多斤的样子,就算再肥也不会达到两百斤的密度。
这个密度在后世看来就拿不出手了,后世一些养殖场能做到每亩大几百斤,甚至上千斤、千多斤的明虾。那是因为后世借助了增氧器之类的设备,他现在所处的这个年代想找增氧器?根本没可能的。
没有增氧器,养殖密度没法高,超出每亩百多斤,光是缺氧,所有虾就得臭掉烂掉。
他初步承包的是七亩虾塘,以目前这虾长成的个头,估计七亩总共能去到一千多斤。父亲与大哥各承包了两亩,每家应该能有两三百斤虾的样子。
梁自强捞了大概一两百斤的样子,父亲与大哥则在他们的虾塘中各捞了四五十斤左右。梁自强拍着胸脯跟他们保证,说以这个势头涨下去后边几个月只会更贵,他们才决定只捞这么点先卖着试试,否则他们原本是打算卖光清空的。
开上梁自强那条莲纹船,趁早开往县城渔港。大嫂邝海霞因为要去县城买点什么东西,也一起在船上。四个人坐在船上,离县城越来越近。
“我说爸,”邝海霞瞅了一会那几桶虾,琢磨着冒出个想法来,“县城的人总不知道你们在养虾吧?你们养的这虾比野生虾味道一点都不差,要不就直接当成捕回来的野生虾卖给他们?这样多省事,少浪费些口水去讲价,还能卖得贵一点!”
说完,大嫂就看向他们几个,也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
“那要看收购站的人仔不仔细,要仔细瞅,还是瞧得出来一点区别的。咱这个到底还是比野生虾看起来颜色浅那么一点点!”梁父倒没觉得大儿媳的建议有什么不好,只是认为不一定行得通。
其实梁自强也觉得,大嫂这次的想法倒也没多大问题。自己这些明虾口感、质量丝毫不输给野生虾,就算糊里糊涂就当野生虾卖掉,确实对方也并不吃亏。
但正如父亲所说,遇上细心的人,颜色上还是能看出点差别的。这还只是其中一点,更重要的是梁自强有自己的想法,他接过大嫂与父亲的话道:
“爸,大哥大嫂,这事我也想过。按质量,咱们这虾确实就值野生虾的价。可我思来想去,还是打算直接跟他们挑明这是养殖虾!
你们想呵,咱们能养出好虾,现在明虾价格又高,明年后年你们还只承包两亩塘?要不要多承包点,扩大点规模?要是扩大规模,就得让外面那些人认咱们的虾。不管是不是养殖虾,只要是咱们手里的,市场就都乐意要!”
“也是呵,”梁天成听着开始觉得有点道理了,“要是我以后不出海,养几十亩的虾,总不能都跟别人说是出海捞来的野生虾吧?量大了,编不下去啊!”
“你走养虾这路子确实比出海强!”梁父似乎至今对梁天成的出海搞鱼能力不甚满意,“阿强说的也对,吃虾说到底吃的是个味道。这两年有人试着养鱼养虾,价格上不去是因为味道赶不上野生的。咱们这胜在味道好,说不定养殖也能养出个好名头来,到时反倒不愁销路了!”
梁父显然也是听进去了梁自强的话,这次想想就转过弯来了。
听到几个这么说,邝海霞也似乎想到了另一层,没再说什么。
见想法都一致了,梁自强放心了。其实他之所以坚持要打开天窗说亮话,挑明自己这是养殖明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