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一章 北征的突厥大将军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承乾道:“好啊,今天亲手给你做。”

“要加葱花。”

“好。”

杨内侍笑着跟在陛下身后。

皇宫内,又吹过一阵风,如今李卫公已过世了,可军中又有了很多年轻将领,这些将领都是心怀壮志,一心要位列凌烟阁的。

距离开朝还有两天,余下的这两天,这位皇帝什么都不做,就陪着家人。

如今的皇帝,子嗣并不多,可好在这个家安宁又祥和。

皇帝的子嗣不多自然会让人议论,武德与贞观一朝,皇帝的子嗣何其多。

如今没人给皇帝送美人画像了,可依旧少不了人询问皇帝的家事,旁敲侧击地想要往皇帝的宫里塞女人。

这种事自登基之后,至今为止,有种没完没了的感觉。

元节庆贺结束的第三天,因现在的早朝延后,李承乾早起锻炼之后,还有空闲为早朝做一些准备工作。

杨内侍递一份名册,道:“近来询问陛下的家事的人都有记录。”李承乾接过名册,看着其中的内容,面就有孔家,卢家,太原的王家,甚至还有杜家与陇西的旧族李家。

现在的苏婉是爷爷选的孙媳妇,也是母后与父皇择定的,自然是不会更改。

在妃子只有宁妃一人,至于孔家,卢家就不用多说了,杨内侍记录得很仔细,太原的王家应该是王神念的一系,那是记录在魏书中的人物。

李承乾看罢,就将这封名册交还给他,“但凡与这些人家有关联的内侍都驱逐出宫。”

“这……”

“怎么?他们背着朕与人探寻朕的家事,朕应该将他们丢进太液池喂鱼吗?如今那池子的鱼确实不够肥了。”

杨内侍忙道:“喏。”

今天宫里恐怕又有一批内侍会不见,或者是被驱逐,杨老是一个十分忠心的内侍,他手脚麻利地处理了三十余个内侍,但凡掌班的内侍都在他的眼皮下。

人都是善于用手中的资源谋私的,这一点在宫墙内可见一斑。

李承乾将这些事都交给苏婉与宁儿主持,就去了早朝。

以前陛下还是太子时,就始终是形单影只了,如今在太极殿,有百位官吏等候着这位皇帝前来早朝,陛下不孤单了。

随着李承乾穿着天子冠冕走入太极殿内,群臣行礼。

在群臣的目光下,李承乾在皇位坐好,就让一旁的内侍念诵旨意。

旨意很简单,依旧是秉持着节俭的作风,大唐依旧不富裕,不强大的种种话语,再是恭贺新年。

李承乾道:“朕知道如今朝中比之往年富裕,但朝中的开支依旧不少,诸位在朝中任职俸禄单薄,如今正值新年,朕让人准备了赏赐,待早朝结束,诸位在承天门前领赏赐。”

群臣再一次行礼,高呼道:“谢陛下。”

接下来便是各部禀奏国事,吏部今年要调任七十余名官吏前往西域,建设安西四镇,并且崇文馆要派支教夫子三十余名,前往吐蕃。

在新年时崇文馆便有了安排,要在中原增设崇文馆百余处,其中包含辽东与江南,蜀中几处道州。

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志宁诉说着今年的各项支出。

殿内,到各部尚书下到各部侍郎皆在大殿内,今年刚开始,朝中就要拿出数万贯开支,这让众人的压力很大。

其中压力最大的就是兵部,因今年还要增添不少兵员,也不知朝中还能否应付。

待陛下都应允之后,群臣这才放心,似乎陛下咬了咬牙。

只有于志宁依旧神色平静,这几万贯的开支其实并不算多。

只有侍中马周与于志宁两位掌管调度的重臣才清楚,现在的财况富裕,哪怕陛下什么都不做,养活天下官吏数年内都不用发愁。

只不过在群臣的担心中,以及外界的谣言中,皇帝每一次花大钱都是令人担忧的。

再者说,说不定还有人高兴,那些反抗支教的人越是觉得朝中入不敷出,他们越是高兴。

那些人叫嚣得越热烈,实则陛下越是平静,丝毫不将那些叫嚣放在耳中。

太极殿内的早朝一直进行到午时,皇帝这才接见了各国的使者。

此番来唐的吐蕃使者是桑布扎,小勃律国的王子,还有阿史那社尔,以及天竺使者,南诏王的儿子逻盛炎与回鹘诸部。

南诏使者进献了西南诸国的宝物,天竺使者进献了诸多金银与象牙杯,阿史那杜尔则是最实在,进献了地图,他打下了漠北的大片疆域,并且如今他的族人正在征战靺鞨人。

皇帝接受着群臣的朝贺,朝中让各国使者继续修建天可汗大道,天可汗有意无意提起了吐蕃与大唐往来的重要道路,修建出一条吐蕃与大唐可以容纳骑兵与马车行进的驰道。

这条驰道的地理位置就是唐蕃古道。

到了下午时分,乾庆六年的第一场大朝会结束了,葱岭的诸胡没来朝贺,大食人也没有向大唐进贺的意思。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