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天,人就容易暴躁,郭待举不想继续打架了,也不想听波斯使者那蹩脚的关中话,将人送入驿馆之后,就回了皇城继续当值。
皇宫后方的太液池边,傍晚时分阳光减弱了几分,风也有了凉意,这里依旧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李承乾与爷爷坐在树荫下说着话,一旁的小鹊儿与小孟极正在一旁分着冰沙吃,还有躺在婴儿车内的小儿子。
内侍脚步快步而来,道:“陛下,波斯使者到了。”
李承乾拿起一旁的桃子咬了一口,这个时节的桃子有点硬,“先让他们在驿馆住下吧。”
内侍又道:“陛下,还有消息送来,大食人已到了陇右地界。”
李承乾嘴里嚼着桃子点头。
李渊笑呵呵道:“大食与波斯都来给你朝贺,爷爷就算是入土也知足了。”
“爷爷说笑了,他们多半不是来朝贺的。”
“那又如何,既然来了那就是朝贺。”
李承乾站起身,又在一旁修改着望远镜,在一个个框架放入镜片,反复对比,这是一个枯燥又漫长的过程,既要挑选不同厚度的镜片,也要保证清晰。
现在烧制出来的镜片很透亮,若原料足够多,宫里甚至能用它来做窗户。
以前在东宫闲着的时候造马桶,现在闲着造望远镜。
“朕当初答应了明达要给她做一个望远镜,这东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是一点都不容易。”
李渊有些昏睡一般地问道:“这东西能够看到月亮是什么样子吗?”
“多半是不行的。”
李渊将身体放松,躺在躺椅,悠哉地又哼起了小调。
当大食使者也到了长安之后,这盛夏闷热的季节,又多了一些趣闻,听说波斯使者与大食使者在驿馆打了起来。
本就是大食人灭了波斯,波斯人与他们有着深仇大恨,朝中将两方使者放在同一个驿馆,让夏日里清闲的长安城坊民多了一些谈资。
双方使者即便是在街道遇到,也会大打出手,因此波斯使者被打死了两人,大食使者也被打死了三人。
而在皇宫后方的太液池边,皇帝一家正在这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清风吹过太液池的水面,树木的树枝也跟着晃动起来。
李承乾看着一张张图纸,确认着大唐第一个望远镜的模样。
小孟极问道:“爹爹,这东西真的是千里眼吗?”
一边翻看着图纸,李承乾又道:“也算是千里眼吧,看远处的景色能够更近一些。”
她从望远镜朝着远处看去,又道:“好模糊呀。”
李承乾从一旁的一大盒镜片中拿出一块,放入望远镜中,又将原本的一块镜片拿出来,道:“你现在试试?”
小孟极再次看去,惊喜道:“我能看到对岸的虫子。”
李承乾拍了拍女儿的后脑,又道:“现在做得还不够好。”
“女儿也想要。”
李承乾抱起他,道:“好呀,等你能够写好一篇文章的时候,就给你一个。”
小孟极又努嘴道:“写文章好难。”
其实她还是很不错的,在小鹊儿的教导下识字的进度已超过了同龄人。
皇帝家有了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不是关中话,而是一种拼音而成的语言,只有家里的几个孩子会,因此识字的速度特别快。
再用转化为关中话,就显得容易了很多。
孩子们掌握的是两种语言,除了关中话,另外一种语言则是咬字清晰,一音一字,还很好听。
如果将来皇室真的要密谋什么,或者是要往来有密信,这种语言与文字也能用。
每到夜里,李承乾就会将长达三尺的望远镜高高架起,朝着夜空看去,虽说比不后世的望远镜,倒是能够发现一些较暗,且肉眼不容易发现的星星。
夏至时节刚过,这天夜里。
小鹊儿就快步跑到了钦天监,欣喜道:“明达姑姑,爹爹让姑姑去一趟太液池。”
明达正站在绳索看着书,抬头道:“长高了不少。”
小鹊儿笑道:“快去吧。”
明达与她一起走入皇宫,穿过了皇宫,有宫女提着灯笼陪在两侧,一路来到了太液池。
太液池边点着不少的烛台,苏皇后与宁妃正在准备晚饭。
小鹊儿牵着姑姑的手来到池边,指着望远镜,道:“这就是爹爹与太府寺的官吏用了一整个春季造出来的。”
见小鹊儿示意,明达收起道袍的衣摆,通过望远镜看去,刚入夜不久的星空下,在目光所及之处,星辰更亮了,也更多了,看到了月亮原来是有高低弧度的,虽说不明显,但能够判断出来。
明达看了许久,甚至小鹊儿几次催促她用饭都没有搭理。
“明达姑姑!”
明达收回目光,道:“这就是李淳风道长这一生,梦寐以求的宝物,”
小鹊儿拉着她的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