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7章 ,完了,要出事情了。  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些简单落款,根据品级分为甲乙丙等。

然后会后刻上去,例如有‘奉华’。

“奉华”其实是奉华堂,南宋德寿宫的配殿,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写“奉华”的汝窑都是她用的。

在宋代汝瓷为宫廷专用,因此能拥有汝瓷一般都是依靠皇帝赏赐。在宋代能够收藏汝窑瓷器的蔡氏可能只有两人,第一位是徽宗时宰相蔡京。第二个就是他的儿子蔡攸,两个人都做过宰相……”

王青松听周颖在那里解说,感觉特别有意思。

对着她笑道:“行啊你,有长进嘛!”

周颖嘿嘿一笑:“那自然啊!”

脸上带着一丝丝的得意。

王青松笑了笑,看向了成建飞:“就是说,这东西是宋代蔡家的瓷器?”

成建飞点了点头:“嗯,刘老师是博物院瓷器展览馆的,对瓷器有着很深厚的研究,他和师父两个是多年的朋友了。两个人也经常交流瓷器上的问题。

这汝窑不得了,挂红了。”

“挂红就很好吗?”

“当然了,这在当时算是残次品,一般都会给砸了,所以这种挂红的残留下来的很少,后来人们才把这种同样很难出现的挂红作为一种残缺美,流传了下来……”

王青松闻言看了看瓶子,点了点头。

瞥了一眼不远处站着的董伟。

此时董伟也看着两人。

看到他的目光,低声笑道:“周颖,这是你的老板吧!刚刚我可是听你对专家们说了。”

听到这话,周颖懒得搭理他。

不过还是回了一句:“怎么了。我还不能当老板娘了啊!”

只是这次没有跟上次一样搂着王青松。

也得分场合。

董伟闻言笑了笑。

没说什么,看着东西,笑道;“对了,你们也是开古玩店的,这种级别的东西你们有没有?”

周颖闻言眉头皱了一下。

店里的东西确实很多高达百万的商品,但是这种级别的,还真没有。

确切的说是王青松将精品都给收起来了。

没拿出来而已。

周颖并不知道这事情,平静的笑道:“还真没有,你的意思,这东西你也有?”

汝窑不同年代数量不一样。

宋代的汝窑,有记录的不超过百件,也有的说是67件半。

妥妥的国宝级。

在内地属于绝对禁止买卖的。

就连赠送和转让,都要经过批准相关部门审核以后才行。

每一个价格都是在五千万以上。

算是重器。

董伟见状似笑非笑了一下,没说话,安静的看着。

王青松看了看,就收回了目光,这玩意不上手,他又看不懂,等于白看。

随后看着伸头瞅着东西的周颖好奇的问道:“这个交流会是谁办的?怎么没看到人呢?”

听到这话,周颖回过头来:“哦,好像是一个大老板,人还没来,你看到了吗?那个就是他们这里的负责人。”

指着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说道。

王青松顺着目光看了一下,对方很少说话,全程只是陪同,时刻都保持着笑容。

这个笑容……持续很久了。

五个人轮流看了一会。

也都纷纷收场了。

几人在那里小声嘀咕着。

王青松将目光看向场地。

只见三爷在那里蹙着眉头,而其他人则是笑呵呵的看着。

论瓷器,也就姓宋的和三爷两个最有权威了。

刘老头看着三爷笑道:“老柳,怎么样啊?看出来什么门道了没?”

听到这话,三爷在那里思索了一下,问道:“不到宋,最多是明的……”

这话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很多人都是懂行的,自然是各自议论着。

如果是看落款的话,第一反应都是宋的。

但是老柳却是给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老刘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这东西我看过很久了,确实不像是宋乙的,工艺水准只能到明,应该是明的,可能是因为带红,被人留下来,刻了宋款……”

其他人都听明白了。

王青松虽然不懂,但也听懂了大部分。

说白了,这东西就是个高仿的,但是时代是明代的。

周颖在旁边嘀咕道:“就算是明的那也不得了,汝窑始于唐,北宋时期是汝窑的巅峰时期,南宋开始衰败,大明宣德年才开始重新烧汝窑,但是汝窑的工艺已经失传了,所以做出来和宋的有些区别,清朝也是一样的。”

王青松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反正他就当一个故事来听听。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