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章,想一出是一出。  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成建飞刚刚挂了电话,向着外面走去。

来到小区门口,在手机上操作了一下,发了几张图片出去。

随后又打了个电话。

没一会,电话就接通了。

“喂,师父,给你看个有趣的东西,您老掌掌眼?东西发您手机上了。”

“好,我妈这两天身体有些不太方便,等过两天我再去看您。”

“放心好了,一个地方我不会摔两次跟头。”

“哎,好嘞,那回见了啊!”

随后挂了电话,向着远处走了过去。

……

王青松看人走了,左右看了看,坐在沙发上,将之前买的书给拿了出来。

他准备看看大概,细节的话还是得回去看。

毕竟那边的时间多一些。

翻开那个新中国60年那本书,开始看了起来。

书太厚了,足足有七百多页。

全书分为综合篇、行业篇、地区篇、资料篇四个部分。

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以及政治、G防与外j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六十年的奋进历程和辉煌成就。

主要讲的是经济和社会问题。

王青松看了一会就没再看了。

因为光看标题没意义,看内容的话,里面的内容非常的多。

不过他还是每一页大概的给翻看了一遍。

这些都是重大的事情,虽然还是需要仔细看才能知道一些什么,但是他的脑子里又稍微清晰了一些。

忍着看完的冲动,将书给收了起来。

又拿出了那本关于农业的书本。

翻开目录大概的看了看。

当看到小麦的这一栏目,翻开了对应的页面。

里面写着小麦从49年平均几十斤到,2009年,平均亩产378.08千克/亩。

“756斤?难怪现在粮食现在都够吃了呢!”

对于这个数字,王青松是深深的震惊。

要知道他们大队,最好的田,一亩地也就180斤左右的产量,其他的中田和贫田,基本上都是几十到一百多斤一亩地。

平均下来也就一百斤左右。

这个数字足足高了7倍左右。

这还是以前大概的产量,这两年的产量简直低的让人发指,只有几十斤的样子。

这他娘的还得了啊!

作为一个农村人,虽然他也是个学生,但是也同样的对了粮食的产量很注意。

谁都想每年有个丰收年,天天白面馒头。

仔细的在那里看着里面的介绍内容。

看完以后,他眉头皱了一下。

这里面提到3个重点:化肥和种子,以及科学合理种植技术。

里面也介绍了这年年化肥的大概产量,是稳定粮食产量的一部分原因。

还有一个就是种子。

优质高产的种子,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至于最后一个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他也只是看了一下,里面也没有详细的介绍。

毕竟农民哪个不会种田啊!

看完了以后,王青松眼睛一亮:“化肥的话自己没办法,能不能弄点粮食种子过去。”

就算不用化肥,那产量也不会太低。

只是不知道这种子在哪里买呢!

接着翻看了后面关于水稻介绍。

京郊也是城区的粮食供应之一,最好的田是水田,自然都会种上大米。

一部分是城里人要吃,一部分是因为这东西比麦子的产量高。

当然了,水田基本上都算是最好的田了。

不过每年也都舍不得吃,交了上去,只留下一点点。

“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袁老?”

看着里面提到的内容,他也是疑惑了一下。

虽然这两样,他都不认识。

但是那个556公斤,高达1112斤的数量,还是深深给了他一点震撼。

村里的水稻,因为有高产,有低产的,所以亩产大概二百多斤左右。

虽然没有麦子那么高。

但是也是不得了啊!

这让他的第一反应,那就是全都给搬过去一些。

可是随后又是让他一阵的气馁。

村里的粮食种子都是自留的种子。

对于粮食种子,村里比什么看的都重要,因为这是全村的根,在最困难,饿的都肿了,粮仓的粮种都没有被动用。

可想而知其中的重要性。

别说他没办法说自己弄到好的种子。

就算是自己面对面和队长说自己能弄到好的粮食种子,队长都不敢用。

因为只有自己收的,或者附近生产队的种子他们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