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可以考虑房子了!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啊,也别想太多,觉得这些读者都是省吃俭用,你也不想想,这年头有能力订阅咱们杂志的,绝对不会少了吃喝。”

刘建青最后又给李长河吃了个定心丸。

一本杂志两三毛钱虽然说不贵,但是这笔钱并不属于必须支出的品类。

说白了,这是兴趣爱好类别的支出,能支撑得起文学爱好的读者,确实也不太可能是低收入阶层。

就这样,李长河又拿着一百四十二元六角的稿费,以及五六个大袋子出来了。

这些都是这段时间读者给他的来信,一直寄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袋子实在是太多,也大,刘建青还好心的帮李长河找了辆车。

他们人民文学有专门运输的小货车,正好要往海淀的走一趟,顺带捎着两個人回去。

李长河本来还想着在市区再吃点好的,如今跟着车走,也没办法了。

倒是朱啉,又来了兴致。

这么多的书信,意味着可以继续开奖,回去继续数钱去。

两个人回到了家里,兴致勃勃的继续开奖。

这一波,朱啉连晚饭都没回家吃,就在李长河家里对付了一口。

毕竟两个人都搂搂抱抱了,双方家长也都算见面了,楼上楼下的,也没什么不好意思了。

只不过到晚上八点钟的时候,朱教授两口子忍不住了,借着串门子的借口下来了。

然后进了屋,看到李长河和朱啉在屋里的床上兴致勃勃的撕着信。

刘淑婉有些诧异。

“玉秀,他们俩这是干嘛呢?”

沈玉秀笑呵呵的说道:“两个人拆信呢,都是长河写的小说的读者来信。”

“有的读者在信里夹了钱和粮票,两个人在拆那个呢!”

“这......还真有读者信里给钱?”

刘淑婉听完之后,有些难以置信。

“还不少呢,两个人拆了加起来都五百多块钱了,粮票也二百多斤了。”

“我都震惊了,这年头这些读者这么火热的吗?”

沈玉秀说起来也很震惊,这些读者竟然实打实的给钱,还这么多。

“这......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刘淑婉还是有些担心,这种收钱可不正规啊。

沈玉秀摆摆手:“没事,他们俩下午去人民报社了,人家说这都是正规的,还把更多的信给他们了。”

“来,吃点瓜子,咱们聊咱们的,让他们俩在那数钱偷着乐吧。”

沈玉秀抓过了一把瓜子,跟刘淑婉一边吃一边唠嗑。

至于朱教授和李立山,两个人直接约着下楼溜达去了,压根不关注这事。

就这样,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急的刘淑婉都进来看了好几次了,两个人才拆完。

“数完了,算上之前的,一共是一千二百七十九块钱!”

李长河甩了甩手里厚厚的一摞钱,感叹的说道。

这些读者寄的钱没有几毛几分的,最低的都是一块钱,在这个年代属于大额打赏。

朱啉也认真的数完了手里的粮票。

“我这边粮票是六百九十八斤七两”

两个人确认完之后,忍不住对视了一眼。

“这些人真是疯狂啊,这么给钱,那按照这么说起来,写稿子还真的收入挺高的。”

朱啉忍不住感叹说道。

李长河摇了摇头:“不可能,我估计这是特例,我这些书信,寄钱的比例太高了些。”

“普通的作者,恐怕收不到这么多钱。”

“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知青》那篇小说火了,再加上现在《人民文学》算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又是官方正统性的作品,引发了读者的热情。”

李长河认真的分析说道。

现在是77年,未来能跟《人民文学》杂志争锋的《当代》《收获》《花城》这些都还没出来呢。

《人民文学》如今每一期的发行量都在大幅度增加,八十年代的时候李长河记得这种巅峰文学杂志一个月能出近两百万份。

现在肯定没那么多,但是就算打个对折的对折,那也得是五十万份起步。

李长河的《知青》这篇稿子,就相当于是这个年代的顶流爆款,作为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又用了后世调动情绪的写法,写进了很多知青的心坎里。

偏偏这个年代能看到《人民文学》的知青,又算是当下最有消费力的群体。

就像海文那种,有固定工资和工作,又是单身一个人。

年轻,有钱,热爱文学,内心急需精神引导。

所以,才出现了这种疯狂“打赏”的情况。

但是这种数据,大概率是不可重复出现的,其他的作者恐怕也很难重现。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