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恺闻言点了点头,他在制片厂工作,很多编剧一两年才能写一个剧本,林朝阳说年后,也就是四五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效率对他来说已经很高了。
“行,那就等年后伱初稿拿出来我们再讨论。”
林朝阳:???
你还想让我改剧本?你们厂那一万块钱可不包括改剧本啊!
吐槽归吐槽,林朝阳觉得陈怀恺这种态度是对的,慢工出细活嘛。
整个十月份,中国文坛最热门的新闻就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影响力却是由来已久,早在二战之前这个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奖项便被当时的中国文化界、科学界所推崇。
改革开放之后,西风东渐,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事物都受到了国内民众的追捧和喜爱,因此每年的诺贝尔奖变得更受关注。
而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之所以在中国文坛掀起了热议,主要是因为广东的《花城杂志刊出了奖项得主马尔克斯的获奖演讲。
并在杂志的“流派鉴赏”栏目介绍了何谓“魔幻现实主义”,还介绍了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
《花城创刊于1979年4月杂志一共设了“”“电影文学”“散文”“怀念与思考”“诗歌”“香江通讯”“海外风信”“外国文学”“花城论坛”“访问记”“美术”十一个栏目。
除了几个常规栏目外,如“香江通讯”、“海外风信”“外国文学”等栏目刊载的均是国内读者甚少能阅读到的内容。
《花城也凭借着为国内读者提供外面的文艺风尚而迅速在读者群体当中打开名气,成为知名文学刊物。
此次《花城不吝版面的向国内介绍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效果不俗,不仅引发了读者们的追捧,也让文学界重视起了马尔克斯这位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他所引领的文学风格。
这股风潮一直弥漫到十一月份,但凡是平时喜欢看书的文学青年,见面必是开口“马尔克斯”,闭口“魔幻现实”,连陈凯戈来林朝阳家做客都要拉着他扯一会儿。
陈凯戈被父亲安排成为《棋圣的助理导演,借调到了燕影厂,可现在电影剧本还在撰写阶段,他实际上是没什么事的。
除了每天去燕影厂点个卯,到各个剧组参观学习,他最喜欢的就是周末到林朝阳家来做客,美其名曰是来学习剧本创作的。
十一月下旬的周末,这天陈凯戈没去林朝阳家,而是一早会了田壮壮往东四十条方向去。
在后世田壮壮的名声逊色于陈凯戈,但在如今这个时候,田壮壮却是燕影厂这一拨人的带头大哥,陈凯戈参与《今天的各项活动也基本都是由他带领的。
两人进到一处大杂院,这里是赵振凯的家,也是他们这个小圈子经常组织活动的地方。
《今天被取缔一年多时间了,期间编辑部的人和朋友们也不是没努力过,尝试复刊,但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这样的挫败也导致原本团聚在《今天周围的那些业余诗人、作家群体日渐凋零,陈凯戈今天一进院就明显感觉到今天的气氛没有他前两年参加活动时热烈。
但陈凯戈看到了赵振凯,他还是那么瘦,穿了一件米黄色的风衣,站在屋门口欢迎着朋友们。
狂不狂,看米黄;匪不匪,看裤腿。
米黄色是现在燕京的流行色,在这样冷风呼啸的冬天里,赵振凯穿着的这件黄色风衣给了陈凯戈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真他么狂!
对于爱好诗歌的文学青年来说,无论男女,他们在看待赵振凯时总难免戴着一层偶像滤镜。
“凯戈!”赵振凯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跟陈凯戈打了个招呼。
“振凯!”
陈凯戈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跟赵振凯打了个招呼,《今天的活动他参加了不少,但跟赵振凯单独说话的机会并不多。
赵振凯的身边总是围着很多人,好像月亮被星星拱卫着那样。
陈凯戈有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拿田壮壮这个燕影院里的带头大哥跟温文儒雅的赵振凯比,每当这个时候,平时看着还有几分大哥气度的田壮壮在陈凯戈眼中总是会黯然失色。
上午九点多,屋子里聚集了二十多人,其中的主要力量是以赵振凯为首的《今天编辑部的人,还有就是燕京各所高校的学生们,像陈凯戈和田壮壮这样已经参加工作的也就五六个人。
今天的会议不是诗歌讨论会,而是创作座谈会,讨论的是最近燕京城里正流行的“魔幻现实主义”。
对于在场这些人里的大多数人来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是近一两个月才听说的名词,这都是托了《花城的福。
因而对于这些人来说,想要在会上参与讨论无疑是比较有门槛的事,会上多是以赵振凯、杨练等几个阅读面比较广、也有名气的诗人发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