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啥叫涨回来了?
骆一航赶紧解释:“爸,是我找隋娃朋友给评的特级,所以才能拿到一百五一斤,现在市面上价钱还是20一斤。”
他也顺着骆诚的话按斤说了。
结果老两口听了更高兴了,张桂琴更是满口的夸赞,“从小就看隋娃孩子好,现在这么大本事了,后天来是吧,行嘞,我得好好弄几个大菜给娃补补。”
骆一航这才意识到,刚才自己话里好像有歧义。
“不是……”算了,现在没人听,以后再解释吧。
天快黑了,赶紧上去一趟探探路。
骆一航撂下一句话,喝了口水,风风火火又跑出去了。
先在杂物棚子里收拾了背篓,再装上蒙布,固定带,铁锨,还有个三爪小耙子,就往外走。
刚出门口,骆诚急忙跟出来,说也要去。
骆一航:“我今天就上去探探路,您先歇着,养养力气,明天有的是活要干。”
好说歹说把老爹拦下来,自己上了山。
探路是次要的,上去好几回了,哪里好走已经摸得门清,主要目的是得试试看,一趟能背下来多少货。
山上千把斤呢,即便是练气三阶,一趟也抗不完啊。
骆一航这次没有蹿,而是沿着山路慢慢往上走,一边走,一边拿铁锨把不好走的地方顺手平整一下。
简单来说,一个多小时后到了种猪苓的杂树林子。
然后开挖。
那就更简单了。
几天没见,一片片猪苓都从地里冒出来头,一圈一圈盘在地面上,好像是粑粑。
这种一圈圈盘着的就叫一窝。
长的太多了,骆一航到地方,采收,装框,忙活半个小时,才装了十几窝,就把个大背篓装满了。
看着好像没多少,实际上拎拎分量,得有小一百斤了。
再看看林地里,大片大片的猪苓只缺了一个小角角,几乎没见少。
骆一航有点犯愁,工作量很大啊。
小看了这片地的产量,明天一天还真不一定能行。
唉,多说两天就好了。
可是话已经说出去了,只能这样了。
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