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如果按照结构对铁基超导体进行分类,有“1111”、“122”、“111”、“11”四种结构体系。
宁晨发现的这种新的结构,要比之前所有的铁基超导结构都更加的复杂,在铁基超导的研究领域,又创造了全新的突破!
宁晨心说,这还得感谢陶伟院士,能够提供给自己前往华科院做实验的机会。
否则的话,宁晨就算能够从理论上进行预测,也无法通过实验来对此进行验证。
“好在华科院有这样的设备,要是连华科院都没有的话,这项实验也只有国外有机会完成了。”
此时宁晨心里有些理解,为什么很多国内顶尖的学生,都希望出国进行深造,并且最后直接留在国外发展了。
国外一些顶尖的大学,拥有更加优秀的平台,以及更加尖端的实验设备。
这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价值,拥有更多的机会。
但这也无疑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会让更多国内优秀的学生流失到国外。
这对个人来讲,是一种无可厚非的选择,但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人才的损失。
好在这些年来,有一些留外的优秀学者,在做出很多成果之后,仍愿意返回国内,帮助国家进行科研或是人才培养的工作。
即便他们的返回要面对非常大的阻碍,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这让宁晨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到崇敬,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们一样,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
接下来的实验之中,宁晨继续进行着有关于这种“11111”新型铁基超导结构的研究。
在不断的合成、测试之中,宁晨发现,将Li元素更换成Na、K等其他碱金属元素,物质依然可以在低温下实现超导。
甚至一些非碱金属的元素,比如说Ba、Sr、Ca等各种元素,也同样符合这些性质。
有了这些研究作为基础,宁晨继续对自己之前的理论进行着修正。
从大体上来看,宁晨之前的理论都是比较准确的,只不过在细节上面,会存在着一些细小的问题。
晚上,宁晨回到家里,在书房继续对这些理论进行着分析。
脑力指数的提升,让宁晨不再需要频繁的借助于系统的各种特殊状态,便可以完成非常高效的分析工作。
经过几个小时的分析和计算之后,宁晨最终得到了一个新的式子——
△(k)=-∑Vk,k’·△(k’)/2E(k’)tanh(1/2βE(k’))
这个式子看上去并不十分的复杂,但却能够非常好的揭示铁基超导体中,电子配电的核心机理。
相比于之前的公式,这个公式的使用范围更广,精确度更高,对于整个铁基超导领域的理论计算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呼……好在我的数理化基础还可以,否则的话,是绝对推不出来这个公式的。”
在刚刚的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宁晨用到了包括各种数学分析方法、物理学中的凝聚态物理理论、BCS理论等等。
依靠着这个公式,宁晨相信自己很快就会合成出超导临界温度更高的铁基超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