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哭笑不得。
经历了这一次的波折,宁晨没有马上继续进行实验,而是分析着目前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认真的分析其中的原因。
仔细思考过后,宁晨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问题所在。
“没有合成超导体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存在的这个铁原子空位啊。看来我在元素配比的上面,还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在之前的实验之中,由于在物质合成上出现了大量的失败,让宁晨迫切的渴望能够成功的合成出一种新型铁基体系的物质。
这让宁晨逐渐开始根据实验现象调整元素的配比,而不是根据之前建立的模型来进行调整。
“如果想要真正的合成出一种超导体,还需要把这个铁原子的空位给补上。”
想要达成这个目的,方法听起来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增加铁元素的配比。
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涉及到的问题就太多太多了。
……
在对物质模型进行改进之后,宁晨重新调整了各个元素的配比,并继续了自己的实验。
接下来的实验依然没有那么顺利,但宁晨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便之后再失败上百、上千次,宁晨也会坚定的继续向前探索。
时间不知不觉便进入到了5月,临近毕业季,盛州大学本科生的毕业答辩也即将开始。
因为特殊的身份,宁晨并没有参加之前的毕业设计、开题答辩、中期答辩等等,但最后的正式答辩还是要参加的。
毕竟这是拿到本科学位证和毕业证的最后一关,宁晨对于答辩的事情还是比较重视的,便暂时停下了手中的实验,进行着答辩前的各项准备事宜。
这一次,宁晨需要同时参加数学和材料两个专业的答辩,当然宁晨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很多成果,只是在选择用哪个成果进行答辩的时候,宁晨还是犹豫了一会儿。
“哎,数学还是用Sine-Gordon方程的那篇论文吧,要是拿出证明秋成同猜想的那三篇论文,就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意思了。”
毕竟只是一个本科毕业答辩而已,直接拿出《米国数学会杂志》的论文,估计评审老师可能都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了。
至于材料专业的答辩,宁晨想了想,也没有选择自己发在《Nature》上面的那篇论文。
仅仅拿出自己对于多孔纳米硅粒子的研究成果,就足以圆满的完成毕业答辩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宁晨做完了两个成果的答辩PPT,并对答辩时的流程进行了一下演练。
毕竟答辩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要是不做任何准备直接就上去讲的话,宁晨虽然也可以讲得很好,但如果不小心没有控制好时间,评审老师的评分工作也会很难做的。
5月底,本科生毕业答辩开始了。
宁晨先参加的,是数学专业的答辩。
宁晨这个大二的本科生,跟着一群大四的学长、学姐们,一起来到教室准备进行答辩。
虽然宁晨是整个教室里年龄最小的,但并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觉得,宁晨真的是他们的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