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姑没能找上门来,因为镇国公府给金嘉树找的保镖已经到位了。
镇国公府给金嘉树安排的是个四十出头的老亲兵,名叫周大昌,生得高大强壮,孔武有力,武艺也很出众,顺便还能兼任金嘉树的武术教习。
周大昌是孤儿出身,从小在镇国公府长大,得赐姓周。他在镇国公的亲兵队伍里,论武力是最出挑的人之一,只是沉默寡言,性格直率,不擅谋略,因此做不了军官,只能做个战场上的先锋。然而镇国公已有多年不上战场了,而几位少将军们又各有心腹,都用不上他,他便日渐清闲下来,这几年只做些传令送信的活,常年在外跑。
镇国公考虑到自己日渐年迈,还不知能撑几年,不忍见身边的亲兵们没了前程,便打算将人都推荐出去独当一面。这周大昌年过四十,年纪略嫌大了,传令兵也做不了几年了。他又从未有过担任武官的经验,更不是长袖善舞的性子,似乎去哪里都不合适。正巧金嘉树这边需要人,镇国公就索性把人调了过来。
他进了金家,同时兼任门户、护卫、车夫以及武艺教习四份工作,不声不响地,却把每一样工作都做得很好。金嘉树十分信服,便将把守门户的任务交给了他。
如今金嘉树已经不需要再跟金家二房的人私下做什么沟通了,自然是无意再与他们见面。而有周大昌阻拦,金大姑虽然一度找上门来,却连门都没能进,就被赶跑了。
她不是金柳氏那等豁得出去的性子,没敢在巷子里哭闹,只敢在探监时冲着老母亲金二老太太哭泣抱怨罢了。然而这么做,半点用处都没有。金二老太太接连受打击,很快就撑不住,在牢里病了。病人哪里有闲心理会金大姑的抱怨?她只一味催着女儿去给自己请大夫。金大姑只得挤巴挤巴,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中挤出了一两银子,替老娘请了个郎中来诊病抓药。
金大姑一直没能找到愿意娶她的富户人家。其实不介意她家人犯了事也愿意对她明媒正娶的人不是没有,可当中没有一个是能让她满意的富户,顶多只能保证她过门后温饱不愁罢了,却不可能花几十两银子去替她赎犯了罪的老娘。金大姑心里还是惦记着母亲,哪怕明知道这些人家更适合自己,也断然回绝了。
婚事迟迟没有着落,金大姑手里的钱却越花越少了。她本就是守寡后大归的,衣食住行都依靠娘家供给,自己没个进项,原本的私房钱也渐渐花没了,靠典当衣饰度日,也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再添上老娘治病抓药的花销,她连六月的房租都快要交不起了。
她想要找点活干,挣点生活费,还得顾着牢里生了病的老娘,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做点针线活卖钱。可长安城里有的是做针线养活家人的军户寡妇,她的针线活也没好到能卖高价的地步,挣得的三瓜两枣,只够她一个人的饭钱罢了。若是再嫁不出去,她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每日都忍不住哭泣,跟相熟的邻家婆子或是在老庙时认识的妇人倾诉。
周小见源源不断地将金大姑与金二老太太的近况打探清楚,回头报告给金嘉树知晓。金嘉树每每听说之后,总要到家里的小佛堂去给亡父上香,让他在天之灵也知道金家二房众人如今的下场。
海礁这边还辗转打听到了金鑫一家三口的去向。据说他们是搭上了一个商队,往郧阳府那边去了。那地方没人认识他们,又是繁华的大城,似乎很适合他们生活。只是海礁听表叔公谢文载他们提到,有在郧阳府做官的老朋友写信来,抱怨当地不大太平,山野乡间多有匪乱。也不知道金鑫一家子是否能平安抵达目的地,在当地安顿下来。
不过,若金鑫一家当真在郧阳安了家,海礁也知道该找什么人去打听,倒也不怕对方会脱离了自家的掌控,不知去向。
海礁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金嘉树。金嘉树十分感激,但也劝他不必在金家二房的人身上多花功夫了,不值当。
虽说金家二房有好些人分散各地,没有全数被扣在西北边城,但他们已经不再是威胁了。金嘉树已成功将金柳氏忽悠住,再加上有柳黛娘之死与胡家的诬告案两项把柄在,他如今一点儿都不担心金鑫夫妇俩会跟人乱说话,暴露“姨母”许贤妃的身世。
至于金淼的妻儿?金淼娶妻是后来的事了,他妻子根本没见过许秋娘,又主动抛弃了丈夫,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威胁。她之前对金鑫夫妻的暗示,更象是在放狠话而已。
而金二老太太与金大姑,金嘉树也早有了应对之策,心里并不担心。他更不希望好友为了自己耽误学业,把精力都放在帮他打听消息上了。
海礁听了金嘉树的话,也知道他是为自己着想,只是私底下忍不住跟小妹絮叨:“他怎的就那么放心呢?谁能担保金家二房那些人就真的不会在外头乱说话了?如今人不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又不受西北边军约束,很多事都是说不准的!”
海棠旁观者清,倒是比兄长要淡定些:“哥哥倒也不必担心太多。我估计金柳氏那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