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9章 主动加戏  重生90:我把姐妹卷成学霸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谢谢苏老师、谢谢霍导,我妹妹不是专业演员,能得到你们帮助,她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秦齐激动得语无伦次。

她是知道的,一个演员来到片场,想加点戏,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像秦书这样的新人,以往都没什么表演经验,放到哪个片场都没有任何话语权。

这次竟然能得到导演和编剧双双认可,只能说明九十年代的这批电影人真的很朴素。

他们没有被资本裹挟、没有被流量控制,都是踏踏实实讲故事、拍片子,没有别的心思。

或许也是因为秦书路上救了霍导一趟,他们夫妻二人想回馈。

也或许是拉到更多投资,霍导能有更充裕资金来讲好这个故事。

总之,秦书这次是碰上好运了。

霍健起看着激动无比的秦齐,不禁感慨这姐妹俩的感情是真好。

“呵呵,我就想把这部电影拍好,前面我就听说,张导拍《一个都不能少》全部用的是业余演员,为了找到合适的主角魏敏芝,张导面试了2万多孩子,人家这才是行业楷模!”

秦齐听得一阵唏嘘。

千禧年之前,华国没有那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反倒是导演要从人群中挖掘合适的苗子。

就这样的条件之下,反倒是诞生了无数国内外获奖的经典,而且各种类型百花齐放,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悖论。

“你们也可以帮着一起想想,这戏可以怎么加。”苏晓卫笑道。

“好的,苏老师!”

苏晓卫的这句话就是一句客气话,秦齐却当真了。

她是看到机会就会全力以赴的人,尤其或许这是一个能帮助妹妹站到更高的舞台上去的机会,她就更珍惜了。

她拉着颜衡去村里各家各户仔细转悠,希望能找到点有特色的东西加到戏里。

毕竟这部电影以后是要红到樱花国去的,要加就加点真正有华国特色的好东西才是。

颜衡长得好看,自然是走到哪家,两人都能受到热情欢迎,百家饭都吃了好几顿。

这样,转了大半个村子之后,到底是被秦齐发现了一个相当好的创作素材。

她发现侗族妇女这边自己会织一种漂亮的蓝布,而且这布的诞生过程极为复杂。

这就是妥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齐可是记得的,她去年看报纸,才发现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但预计真正评选要在千禧年之后。

如果他们这部电影能将侗族的传统工艺表现得更淋漓尽致,说不定就能早日入选呢。

秦齐想到这,就拉着编剧苏晓卫一起去看。

苏晓卫本来憋在屋子里已经把加戏写得差不多,她的想法是加入一首新听到的侗族大歌《珠郎娘美》。

“秦齐,你来了正好,跟我一起听听,我刚录了一段他们唱的侗族大歌,里面有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这唱腔、这曲调,真是太特别了!”

秦齐听到犹如天籁、独具特色的侗族大歌,一时欲罢不能、陶醉其间。

足足听了大半天,苏晓卫这才被秦齐拉着去看美轮美奂的侗布。

侗布需要侗族妇女先手工织布,然后拿用板蓝根为原料制成的靛蓝染料来染布,之后就是挑到河边清洗,原本的白色坯布就会变成深浅不一的蓝布。

最后再经过半个月、千万次的捶打,刷上蛋清或者牛血,直到蓝布变得柔软服帖而富有光泽,一匹正宗的侗布才宣告完成。

苏晓卫性格豪爽,听完秦齐和村民的介绍,她抱起秦齐就亲了一大口,直说秦齐是她见过的最有艺术眼光的投资人。

“我看侗布和侗族大歌都能加进来。秦齐,如果可以的话,未来咱们可以合作编剧,我看你的编剧能力不比投资眼光差!”

秦齐头一回被人认可还有编剧的能力,不禁也向往起来。

自己有没有编剧能力她不知道,但她还是记着前世看过的不少好电影。

她要想办法跟着苏老师好好学学怎么写剧本,争取能把记忆中的故事写出来……

“苏老师,这编剧是不是很难?要怎么才能学会啊?”秦齐问道。

“嗨,编剧其实特简单,我回头给你几个本子,你回去好好研究。

最重要的是,你脑子里要有摄影机的机位,你先去看霍导拍片子,看看他怎么把文字转化成画面,你看明白了,就离编剧不远了!”

秦齐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教学一体、产研结合的学习机会。

接下来,她在片场学得更认真了。

颜衡他们虽说个个都志不在此,但来到这与外界几乎隔绝的村落,大家也没别的事情可做,也就跟着一起观摩学习。

霍导是个不吝啬的人,对于投资方愿意亲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