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明显很不科学。
但当不科学的事情真实发生的时候,作为数学家就只能想办法从不科学中寻找科学解释。
真的,赵光耀此时都已经顾不上丢脸了。
他也想不通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是怎么能一眼在顶刊发表的群论论文中找出错误,还有能力把他关于几何学的论文进行专业批评的。
群论跟几何学的确有关系。
理论上来说给定了一个变换群,就有一种相应的几何学。
放到一百年前,十八岁懂两個方向的知识,虽然亮眼,但还不至于让人怀疑人生。
但现在毕竟是二十一世纪了!
这个时代数学家研究的东西已经细分了啊!
各种数学工具已经分到隔行如隔山的程度了。
哪怕是同一数学分支,研究不同的课题都需要先从通读论文,刷各种难题开始。
所以十年前就有一位数学界大佬在接受采访时,很肯定的说过一句话,还获得了整个数学界的赞同。
“……遗憾的是大卫·希尔伯特是这个世界最后一位数学全才,未来像大卫·希尔伯特这样天才横溢的数学家不可能再出现了!”
单听这句话很像崇古对不对?
但结合整篇采访内容,就知道这位大佬说的没错。
因为人家讲的就是数学分支越来越细之后,哪怕真的又诞生了大卫·希尔伯特这样的数学天才,穷尽一生也只可能在数学某一个领域做出成就。不可能有多余的精力再去研究其他分支。
以偏微分方程为例。
从这门学科被提出的时候,数学家只是用它作为工具来研究跟解释一些特定的现象。
但发展到今天,偏微分方程本身已经成了一个大的研究方向,还被细分数个分类。
比如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偏重于解释此类方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数值解法研究,则是利用计算机想办法获得这一类方程的数值解;应用向则是研究此类方程如何在流体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等学科中发挥作用。
更别提几何、群论这种分类了……
所以数学界几乎已经公认,这个世界不再可能出现数学全才。
但现在乔泽来学校短短几天干的事情却正在颠覆两人的认知。
不可能这么巧,赵光耀跟另一位国外数学家研究的分类都正好撞倒乔泽恰好懂一些的方向上了吧?
所以这孩子的数学储备到底有多恐怖?
而想清楚这一切后,赵光耀突然发出“咕噜”一声。
这是他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吃了乔泽,就能继承他的数学天赋,说不定此时办公室里的两个人真会动心思。
徐大江看着赵光耀,深深的出了口气说道:“呼……明白了吧?其实真没什么好丢人的。把这封信珍藏起来,等一段时间,说不定未来还是一段佳话。”
赵光耀没接徐大江的话茬,而是反问道:“咱们数学院谁有资格带这种学生?”
徐大江反问道:“这种学生需要带吗?”
赵光耀瞥了徐大江一眼,毫不客气的说道:“那也要得留得住才行!你信不信这些事真传出去,人家敢跑咱们学校里来挖人。”
这句话瞬间让徐大江感觉有些不安,但想了想还是说了句:“没那么吓人,我能看出来,乔泽跟小李挺亲的。而且我听招生那边说,他就是一定要跟着小李才过来的。”
赵光耀笑了,说道:“哦,那就挺好的。正好两个打包一起挖走!教授的指标虽然每个学校都挺缺,但京城那几所大学总不能比我们更缺。挤一挤,就算是正高级应该也能挤出来的。小李的聘期是五年吧?还好,还有四年。不过老徐啊,你大可以期待他们的下限没那么低。”
一句话把徐大江说得坐不住了。
现在学校正在逐步实行聘任制,3+3过后升级副教授,直接给五年聘期,聘期内如果能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比如完成一个国家或者省级的课题,要发几篇核心刊物论文,这样到期后就能直接续聘。
至于没完成的话,那就得看个人运气了。
学校不给终生制聘期的福利在个人自由方面自然也要让渡一些权利,以及少了吸引力。
如果李建高真的铁了心要辞职,学院还真留不住。
毕竟上面不让抢人,也只是限制抢那种带着帽子的教授……比如长江学者、杰出青年这种,普通副教授可不在此列。
更让徐大江想吐血的是,乔泽的学籍其实都还没转到学校来。理论上来说,乔泽现在就还不是西林工大的学生。
“知道了,知道了!放心吧,老赵,我今天就去跟孩子谈谈。对了,这个事你也别往外说。还有关于孩子对群论理解很深刻的事情。”徐大江略显烦躁的冲着赵光耀挥了挥手道。
赵光耀也懒得再多说什么了。
默默的拿起笔记本就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