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理论补丁
攻击王文龙的文人最看不惯的就是边疆理论中那锋芒毕露的开拓思想,有人直言不断开拓新边疆,以新领土之利益去供养朝廷机器不断前进,这不像中原王朝精耕细作的方法,而更像戎狄蛮夷的扩张方式。
还有人揪着王文龙的历史观不放,表示尧舜出自戎狄那是野史的记载即使是真的,王文龙作为儒门后学也不能如此无理的指出。
而且现在尧舜思想早就已经是儒家正统,早就不能叫做戎狄,而其他戎狄的思想如果还被吸收进来,岂非改了尧舜之道?如此一来,立正统又有什么意义?难道要儒家学者去学成吉思汗吗?
这些人给王文龙扣政治上的帽子说法太过逆天,哪怕攻击王文龙的人之中对此也颇多不同意见,毕竟王文龙还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在舆论场上是有光环的,不至于就因为一篇会讲内容就将他骂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不少文人是真的无法接受边疆理论,对此理论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打的势均力敌。
就在这时,徐霞客火力全开的入场了。
喜欢旅行的人或许不少,但是徐霞客是其中最出名者,很大原因就是徐霞客的文笔太好了。
此君能把每一次旅行写的生动无比,使得读者仿佛跟着文字一块去旅游,这样的文笔用在笔仗之上杀伤力也是极大。
抨击边疆理论的文人突然发现,江南的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个文笔极好的王文龙支持者。
这个叫徐霞客的作者文字中气势磅礴,讲起理论仿佛是填山倒海,煽情之时更是两三句就能说得中立读者转而支持王文龙。
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评论家连消带打,居然没几个名士遭得住和他的笔仗。
这番吵的激烈,直接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王文龙的边疆理论彻底在江南传开。
二是徐霞客这个文笔精当、攻击犀利的青年才俊被江南舆论场发现,万历朝又一只妙笔初试啼声。
不喜欢边疆理论的人中许多真是就事论事,一些攻击王文龙的人,也不是对他的人品有意见,甚至有些王文龙的支持者都受不了他这理论,颇有为王文龙洗白的想法。
有个泉州学子看了王文龙的演讲稿后专门写信送到王文龙府上:
“建阳先生的边疆理论论述极为精湛,但是最后得出的结论颇为偏颇。学生不明白为何先生要将边疆扩张的重要性说得如此之高,难道真的是因为先生收了海商的钱财?学生以为报纸上风行的稿件乃是对先生演讲内容的误读,先生的高名乃是八闽士子所共仰,先生何不登报宣称自己并无鼓吹开海之意,以达正本清源的效果?”
王文龙正在准备出海的行李,同时陪沈宜修养胎,看到这封信,他正好手头无视,于是便写了回信,而且征得对方同意之后将原信和回信都发在了《旬报上。
王文龙的回信之中写道:
“边疆学说固然有其偏颇之处,然本人乃是从一种反潮流的角度提出这个理论。”
“过去之史学研究,总以为一切治理以及科技之经验乃是由过去发生而来,仿佛今日的一切在历史上都已出现过,今人再跳不出古人的见识,‘所谓鉴古知今’,‘读史明理’,都是这样话语。”
“然而根据本人之研究,一切历史都有其特殊的发展环境,如本朝开拓云南之历史,与唐宋开拓云南之历史迥然不同,而本朝治理云南之方式,自然也与唐宋迥然而异。”
“这并非本朝之儒学与唐宋之儒学有何区别,而是文明中心在向外推崇新制度时,总会受到当时当地的各种因素所影响,于是为一个文名提供其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无一不是在文明和野蛮的碰撞中产生的新鲜事物。”“可以说一切历史、制度文、明之演变,都源于这种偶然所得。如此说来,煌煌一部华夏文明史,如何不可说成是一部开拓史?大部分朝代都起于微末,而新政权开拓之中创造新的统治方式,是以文明、技术不断精进,我华夏文宗得以绵延也。”
“此非是以夷变夏,而是华夏文明自古的继承发生之方式……”
王文龙的这篇回复与其说是回信,不如说是边疆理论的深入解析,直接给写了两万多字,印了整整两个版面。
特雷德里克的《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被王文龙给抄完了,还被塞入不少后世美国学者给边疆理论打的补丁。
那些看了会讲文稿而被吸引的文人读了王文龙的这篇解释文章后,发现他们之前对于边疆理论的理解还是很肤浅,这理论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地方。
而不喜欢这理论的文人,也惊讶发现他们之前找到的边疆理论的弱点,大部分都被王文龙给化解掉了,让他们想批评都找不到抓手。
边疆学说会被批评也不是没有原因。
边疆学说的软肋就在于它太过于强调文明和开拓的关系,似乎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