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1章 可见的危险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众人各自坐下,伴随着锣鼓敲响,《北西厢演出正式开始。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所写的著名杂剧,兰班因能够唱完全本《北西厢而在江南大为出名,背后的努力非常值得尊敬。

《北西厢的原本有五本二十一折,全部演下来,要从早到晚连轴转的演上两天时间,光是让舞台上的演员背下这么多戏词就不是件容易事。

但问题是这么长的《西厢记谁有耐心看呀?

比如王文龙看着这有名的《北西厢就越看越暗暗皱眉——太拖沓无聊了。

在江南演出的西厢记,经过几百年时间早已经被各个班社所删改,固然丢失掉了一些情节,但也因此将剧情塑造的更加曲折。比如此时民间演出《西厢记之中已经渐渐将红娘作为挑动者的形象。

娇俏可爱又有侠义精神,帮助小姐追求爱情的小红娘,在这出戏的之中的角色越来越鲜明。随着时代发展,这个人物还会被继续拔高,到了近代京剧《红娘里,荀慧生演的红娘干脆作为剧中主角了。

而马香兰这一受文人追捧的《北西厢择尽全力还原北曲的原貌,红娘还是一个小配角,许多被后人发现出来的《西厢记内容都被舍弃。

不过台下的其他人却是看得津津有味。

此时文人大多有是古非今的想法,觉得古书古曲古文就是彼当下流行的音乐更加高雅有趣,听的不懂没关系,越是富有古味他们觉得越高雅。

这年代的文人喜欢听对白极多、对唱极多的“肉子戏”,演戏时这些文人会“坐台下,对院本,一字脱落,群起噪之,命又开场重做。”

拿着古代的唱本,对着台上演员的唱词,一个字一个字过关,唱错一个字就要罚戏。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享受戏剧,更像是考记忆力、背唱词,非文人看了这种戏只会觉得无聊。

等三折戏唱完,众人都鼓掌喝彩,冯从愆高声赞道:“兰班做北曲《西厢真是吴中一绝,古韵悠然。”

确实是古韵悠然,两个小时的演出完全是按照王实甫的原本在走,一个字都不带改的,演员记忆力足够强悍。

俞安期拿出一张契约说:“建阳先生请过目,这是班社的股本情形。”

王文龙扫了一眼股本情况,发现薛素素在班社中只占了一成股份,俞安期、冯从愆各自占股一成,谢肇淛战鼓三层。还有四成股份则是由那里将军出资。

这个班社有马湘兰生前的名气,以及现在薛素素的名气加持,又有谢肇淛这样的名士指导,还受到了大金主的资金赞助,光凭名气就能够往来于达官显贵门下,想来收入是不缺的。

但王文龙却感觉这班社未来的发展有些问题。

马湘兰已经去世,随着时间越久,她的名气渐渐就会消散。而薛素素现在也已经自赎身价的退隐,再过几年说不定找个人就嫁了,名气也在降低之中,谢肇淛则纯粹玩票性质,俞安期年纪也大了,不知还能为班社操劳几年。

兰社现在还能挣钱,但若是还走这种高端名流路线,以后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亏本买卖。

王文龙斟酌着说道:“兰社的演出极佳,我和夫人近日正打算撰写一剧本,可与兰社合作。”

闻言俞安期皱眉问道:“建阳先生不打算出资了?难道对我班社演出有不满?”

王文龙反问:“兰社的戏可曾应过非文人的堂会?”

俞安期颇为不屑的笑说:“自从马湘兰创立兰社以来,兰社从来是奔走于达官显贵之家,饱学望族之门,何必去应那乡野村会?”

王文龙摇头说道:“这兰社的工作自然是符合文人口味的,社中排戏都用古本、院()

本,讲求音律曲调,便如同做学问一般。便是南京礼部的唱班也不一定有这样专一的研究环境,然而这岂是办班社,做生意的思路?”

俞安期直接说:“风雅二字乃是兰社之所以能够屹立至今的原因,老朽看不出其中有何错误之处?”

王文龙无语道:“如今社中有大家坐镇,名满江南,自然是能尽占风雅。但我敢问兰社如今演一天戏收多少钱财,一年又能演多少天的戏?想来每演一次,所收的费用都是人家的几倍有余吧?但若是等待大家纷纷退闲,兰社的名声渐渐淡了,日后班社要靠什么运营?”

“这是外行话了,”俞安期摇头说道:“班社只有越办越好,越办越精的,兰社已经名声在外,哪怕王建阳不来,薛雪素退隐,江南求高雅北曲之家,还是要找兰社搬演剧情,怎么会去寻别家?又有哪一家能如兰社一般的底蕴?”

听到俞安期这话,王文龙心中只能摇头,这老头性格太过执拗,思想也太过于自负。

兰社的运营思路是俞安期所制定的,他对于兰社的名声能够维持十分有信心,但原本历史的秦淮八艳之中,如今只有马湘兰出道,剩下七个都还是小丫头呢。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