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有了热度,王文龙趁热打铁,又写了一篇文章发到下一期的《苏州旬报》上,文中他提出应该立刻开展红山文化相关的考古研究,王文龙提出几种模式,一是让甲骨文研究会主导,若是甲骨文研究会行无余力,则可以广邀天下有能力之士,或是出钱或是出力,远赴辽东,就如同当年安阳的甲骨发掘一样,在辽东也进行考古活动。
王文龙这一倡导肯定能吸引一些人去辽东,一来可以更好的进行考古活动,二来也能活络去往辽东的道路。
不说像安阳甲骨一样,吸引整整一个甲骨社的文人去往镇夷堡,哪怕就是去十几个人那也能组成一支商队了,镇夷堡一年也就能去五六支商队,如果每年多一支商队,是真能降低往镇夷堡运送物资的成本的。
王文龙的这一提议果然获得天下文人的称赞,许多文人都表示朝廷应该立刻改善辽东的情况,有些府县学的文人为此搞出联名上疏。
还有不少文官也跟着蹭热度,要求严查辽东军输问题,朝廷明明拨了那么多粮饷,怎么边关的军户还在吃粗粮豆酱?
朝廷方面也给出态度,别的问题好还有待解决,但能做的事情先做了起来,一个月后万历皇帝明发上谕,要求顺天府每年专拨五个乡试名额给辽东举人。
这到底让王文龙有些欣慰,虽然他知道内地人对于辽东百姓的歧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消失,但情况起码好了许多。
不像原本历史上一样,原历史上此时大明的舆论简直像是在逼着辽东人去投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