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的目光灼灼当中,苏轼开始下笔。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全冠清的诗词品鉴能力一般,但也感觉这首诗似乎一般,远远不如《水调歌头》和《念奴娇》的精彩。
难道苏轼江郎才尽了?
就在他迷惑不解时,苏轼抬笔又写下了一行字。
“送子由使契丹。”
全冠清豁然抬头,愕然不已。
“学士要出使辽国?”
苏辙反而奇怪。
“你们丐帮消息灵通,难道竟不知晓吗?”
全冠清只能摇头,他还真不知道。
“好端端地,学士为何要出使辽国?”
说起此事,苏辙也是满脸苦笑。
“去年辽军南下,欲要侵宋。虽然最后终于退兵,但是边关一日三惊。满朝上下都担心辽国大举来攻,以至于人心惶惶。正好辽皇生辰将近,老夫便作为贺使北上。此去虽万分艰难,屈身胡虏,但求得保家国平安,死而无憾。”
听他说的悲壮,苏轼和李平全都不禁垂泪。
全冠清却傻了眼。
“等等,不对呀!”
在三人看过来时,他仍旧满脑袋问号。
“去年雁门关之战,不是咱们大宋打赢了吗?”
如果说其他的宋辽战争,那他只知道檀渊之盟,毕竟寇老西儿那“白刀子、红刀子”啥的,他最是喜欢不过,当初还拿来刺激过九翼道人呢。
可去年的雁门关之战到底怎么回事,他最清楚不过了。
明明是大宋赢了,辽国无奈退兵,怎么苏辙还一副丧师失地的悲苦之相?
本来挺悲壮的事,听他一说,三人不禁都笑了起来。
苏辙更是笑骂道:“臭小子,你懂得什么军国大事?去年那一战,如何算的大宋胜了?再者说,北虏最是凶残不过,已经扬言要再次动武。为今之计,只有努力周旋,说服辽国罢兵,即使受些屈辱也算不得什么。”
全冠清人都傻了。
“学士难道不知去年辽国为何南下吗?”
他这一问,反而让苏辙有些不解。
“契丹人一直觊觎我中原大好河山,一俟有了机会便想要南下,还能为何?”
全冠清呆若木鸡,第一次见识到了大宋的不堪。
合着都过去一年了,大宋这边竟然还不知道辽国出兵的真正原因。
“学士,你们都被辽国的虚言恫吓给骗了。”
当下全冠清将去年之战的前因后果统统讲了一遍,听的三人震撼连连,疑神疑鬼。
“臭小子,军国大事,万万不可信口开河。你可知,误导朝廷,死罪难逃。”
苏辙还以为全冠清是在胡诌。
“小侄岂敢胡言乱语?去年大战之时,我丐帮亦曾助阵,帮中长老还潜伏大同意欲刺杀辽军统帅耶律不鲁。虽未成功,但不知为何辽帅耶律不鲁仍旧重伤,因此才不得不撤军。我帮探查情报时,才获悉了这些内幕。”
全冠清不敢说自己亲自和耶律不鲁交谈过,因此推到了丐帮头上。
这件事不难查,但辽国内部的矛盾是不是丐帮查到的,相信也没有人会去在意。
但是这个情报的价值可就太大了。
全冠清的讲述十分详细,而且条理清晰,合情合理,完全听不出破绽。苏辙三人听了,本能上已然相信。
“哼,皇城司上下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么重要的事竟然一无所知,尚且不如江湖帮派。”
苏轼大骂不休,几乎气炸了肺。
能不气嘛。
要不是全冠清恰好来了,揭穿了辽国的老底,苏辙胆战心惊地去了辽国,必然要出让一大堆利益。
虽然最后能够消弭战火,但外界哪里会在乎这个,肯定会将他当成卖国贼看待。
如今及时得到了真相,那可就不一样了。
朝政大事,没有全冠清参与的份。他能说这些,已经是对苏辙的最大帮助了。
至于事情真伪,只要有心去查,其实一点都不难。
问题是之前大宋朝廷根本没有想到这些,一听辽国南侵就吓的昏了头,只想着怎么息事宁人了。
该做的都做完了,也得到了苏辙的帮助,商船到位指日可待。
全冠清不再逗留,启程回了徐州。
刚刚回来,王大锤就悄悄找了过来,献宝一样打开了两个盒子。
“舵主,您要的东西,属下已经打造出来了。”
两个盒子里,各自躺着一支后柄弯曲的铁管,还配了几颗拇指大小的铅丸。
别人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