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盟友,加上为人促狭,巴不得苏轼倒霉呢。
全冠清可不能干看着。
这位好歹是师门长辈,加上他崇敬已久。
“学士,万万不可。政坛争斗,你死我活,是友非敌。你要是为新党说话,立时就会被打为叛徒。下场……只怕不会比章相公好到哪里去。”
苏轼听懂了吗?
肯定是听懂了。
但是神情之坚毅,显然不准备改变。
“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老夫一身之荣辱得失,又算的了什么?”
这一下不光是章惇,就连全冠清也不禁肃然起敬。
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得失。但不代表他不明白苏轼的选择意味着什么,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怎一个大无畏了得!
全冠清的脑海里翻腾着苏辙教诲的那些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难道,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士大夫的精神境界?
他不懂,但大受震撼。
猛然之间,眼前这个憨态可掬的大胖子一下子高大伟岸起来。
全冠清对于他的认知,也从那些或精美、或豪迈的诗词中扩散开来,渐渐凝聚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也终于感悟到,苏轼能够被千古传颂的真正原因了。
精神,原来真的可以万寿无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学士所为,小侄佩服。”
他在这边心悦诚服,苏轼、章惇甚至那两位南少林寺的高手齐齐变色。
他们不约而同地咀嚼着全冠清的话,目光里神采奕奕。
章惇反复打量全冠清,至此终于消除了最后一点恨意。
“哈哈哈,苏大胡子何其有幸,得此晚辈。”
联想到家族后继无人,章惇当真是酸的不得了。
“罢了罢了,今日一会,足慰平生。大胡子,老夫就在杭州等着听你倒霉的消息。”
他又看向全冠清。
“小友,往日之约,一言为定。假有时日,还望慨然相助。”
全冠清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说的什么意思,当即肃然站起。
“晚辈幸甚。”
章惇点点头,再不复之前的郁郁寡欢。
“走了,江湖路远,各自安好吧。”
大江茫茫,一片苍凉。一船东去,往事如霜。
这个时代,往往一别就是永别。
苏轼看着小船的身影消失在水天一色当中,神情恍惚,恐怕又回忆起了当年。
全冠清也有感而发。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苏轼猛然一颤,随即浊泪滚滚,再豪迈的心也为之感性如潮。
与章惇在扬州作别,全冠清和苏轼联袂北上。
苏轼要回汴梁,自然走运河、经汴水。全冠清回徐州,也要同行一段。
苏轼的感性来的快,去的也快。一日一夜后,又重新变成了那个粗放豪爽的大胡子。
“臭小子,这炖肉啊须得小火慢炖,才能丝丝入味。你这样急不可耐,怎能享受美食?”
船上多了一尊大佛,全冠清自然忙前忙后,小心伺候。
目的只有一个。
要是能让苏轼留下点墨迹,那可就是传家之宝啊!
让全冠清没想到的是,苏轼贵为大文豪,这烹饪一道竟然也得心应手。眼瞅着他瞎忙活,赶紧将他撵到一边去,亲自操刀。
不一会儿,就整治了好多美食。
“昨日你那词不错,气象豪迈,自成风流。当今世上,除了老夫,无人能及。”
吃着美食,喝着美酒,苏轼兴致盎然,开始点评起来。
全冠清却缩着脖子,内心忐忑。
您二位,一个是千古文豪,一个是千秋伟人,我这样的就不往里凑合了。
“呵呵,小侄一时有感而发,不成想入了学士法眼。”
谁知苏轼点点头,颇为认同。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这头脑里满是算计的小鬼,不是走运,哪能写出这等佳句来?”
全冠清好悬被鸡腿噎死。
虽然这是事实,但您能不能改改实话实说的毛病?
所幸苏轼也没有揪着不放,话锋已转。
“三江帮的事你处置的不错,但还要用心。老夫估摸着在汴梁驻留不了多久,又要颠沛流离。能不能吃香的、喝辣的,全看你小子的孝敬了。”
看样子蜀中商贾的操作,苏轼也是知道的。
说起这个,全冠清倒是信心满满。
“学士敬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