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0章 不同的心境  盛唐挽歌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0章不同的心境

天宝十二年春,黄河沿岸,激战正酣。

皇甫惟明亲率精兵十万,屯扎于河阴县对岸的修武、武陟、温县等地,然后命大将李归仁领兵两万,强渡黄河一举攻占汴口!

李归仁本想依照皇甫惟明的军令,将停泊于汴口的漕船全部烧毁,以断掉关中的补给。

但大军赶到的时候,却发现昨夜还停泊在渡口的漕船,如今已经消失不见,似乎是被转移到了别处。

他只好如实向皇甫惟明禀告。

而李怀仙所率偏师,在攻占了河阴县东面的原武县后,发现府库里一粒米都没留下。当地百姓基本上都走光了,只剩下不能动的老弱妇孺。

这些坏消息,让皇甫惟明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三日之后,坐镇贝州,督办粮秣的侯希逸派人向皇甫惟明禀告:一支官军从济州卢县强渡黄河,在攻克了博州守备空虚的州府聊城后,长驱直入贝州,企图火烧位于贝州清河县的“天下北库”。

侯希逸是皇甫惟明的心腹,河北势力中出名的铁杆“保皇党”,要不然也不会被皇甫惟明委以重任,看管总粮仓了。

官军的这次突袭,惊出侯希逸一身冷汗。他连忙组织麾下将校分头阻击,但还是有几个分散在郊外的库房被烧,损失了不少粮秣。

侯希逸心急之下,也顾不得面子,连忙写信给皇甫惟明痛陈利害。

他在信中劝说道:

如今河南似有名将镇守,对我军意图了如指掌。我们虽然来势汹汹,可是对手已经看出我们是要攻打洛阳,然后从潼关或者河东入关中。之前起兵的先发优势,已经丧失大半。

因此,在兵力部署上,如果不集中兵力,虽然可以顾及整条战线,但在河南局部战场却很难形成绝对优势,容易被逐个击破。

如果集中兵力,虽然在洛阳附近是指谁打谁,但粮道被拉长,处处都是破绽。

官军可以从容调度,从济州、齐州、淄州、青州等地迂回进军河北!到时候我们后方空虚,肯定没法阻拦他们。

侯希逸建议,暂缓攻洛阳,先让荣王李琬在邺城登基称帝,稳定人心,封赏有功将士。然后派兵沿着黄河,逐次扫荡黄河南岸各州县,打出一片战略缓冲区,控制这些地方的百姓与官府,积蓄力量。

最后再集中兵力,在洛阳与官军决战,则大事可成。否则类似这次粮仓被官军偷袭的事情,还会接连不断发生。

日行五百里的快马将信送到黄河北岸的叛军大营时,皇甫惟明正恼羞成怒的在帅帐内来回踱步。身边的李归仁、李怀仙、王玄志等人,大气都不敢出,如同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般,在旁边安静的站立着。

“方有德一把火烧了河阴县的所有渡口与粮仓?然后连夜撤出,就给我留下一座空城?”

皇甫惟明难以置信的反问道。

“大帅,确实如此。”

李归仁有些难堪的回答道,何止是皇甫惟明不敢相信,他也很难相信,官军就这么放弃了黄河防线的最重要节点。走得无比干脆!

“大帅,侯将军送来的信!”

正在这时,一个传令兵匆匆忙忙走进帅帐,将一封信递给皇甫惟明。

“欺人太甚!”

看完信,皇甫惟明气得跺脚,一屁股坐到胡凳上,心绪难平,很久都没有缓过劲来。

“大帅,信中写了什么呢?”

李归仁疑惑问道。

皇甫惟明直接扬起手中的信,让李归仁自己来拿。

很快,这封从贝州来的加急信件,便在军帐内诸将手中传阅了一遍。

“说说吧,你们以为如何?”

皇甫惟明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闭上眼睛沉声问道。

“大帅,侯将军所言极是。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幽州距离中原太远,建都邺城,让荣王登基称帝,确实是稳定人心之举。”

李归仁小心翼翼的组织措辞,对侯希逸的建议点评了一番。

有他带头,帅帐内又有不少人附和。建都邺城,登基称帝,那么他们就不再是“叛军”了,也能各自升官。

何乐不为呢?

至于皇甫惟明之前说的一定要打下洛阳,那谁能保证就一定可以打下来呢?

反正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事关重大,你们容本帅考虑一下。”

皇甫惟明长叹一声,也有些动摇了。

他摆了摆手,众将鱼贯而出,只剩下皇甫惟明一人在军帐内沉思。

事实上,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战略意图,已经被方有德完全看透,就好像一个人不穿衣服在阳光下晒着一样。

战略意图被人勘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