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3章 乾隆大彻大悟,“吴乱”的本质压根不是造反  大清话事人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很显然,

乾隆也参透了这里边的道道,来回踱了几步,

果断下令:

“来人。”

4名侍卫快步进来,单膝跪地。

“让侍卫亲军配合刘大人,控制河南所有粮仓以及粮道衙门。若遇阻挠,3品以下可先斩后奏。”

“嗻。”

……

粮食,关系到大清安危。

乾隆不可能手软,即使把粮道衙门从上到下杀个干干净净也在所不惜。

刘墉,

他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缺粮!

很缺粮!

大家伙别装瞎子了,折子里粉饰太平可以混过去,人的肚子混不过去。

北方各省已经不稳了,士绅捕杀抗粮乱民的事件屡见不鲜,饿殍更是无从统计。

诸位同僚,

你们也不希望前方打仗,后方出现李自成张献忠吧?

皇上,

您也不想做崇祯吧?

再丢了湖广,1石米准备卖多少银子?10两?20两?

……

同时,

还有一个问题如鲠在喉。

绿营可信否?

或者说,南方绿营可信否?

吴贼驱使赣、粤2省绿营降军攻入广州满城,犯下了滔天的罪恶。

乾隆很纠结,

事关军心,毕竟大清军队7成都是绿营,而且南方各省此时多靠绿营顶着。

投鼠忌器!

他痛苦的来回踱步,猛然意识到那位从未谋面的落榜书生手腕极其毒辣。

一时间,

他甚至心中嘀咕:

“早知如此,当初朕就赏他个进士出身了”

“天下大才还是得收入帝王彀中。遗落于野,社稷危矣。”

……

和珅来了。

步履匆匆,带来了2封来自京城的折子。

“主子,京城有事。”

乾隆的三角眼更加阴冷,夺过折子自顾自翻阅。

一封来自京城留守,嘉亲王永琰。

一封来自军机处留守兼礼部尚书,于敏中。

两份折子实则都在讲述同一件事:

京城直隶,粮价飙升,若不解决,恐有不稳,如何处理,期待圣裁?

……

乾隆把两份折子丢给和珅。

和珅看完,瞬间就明白了老皇帝的愤怒。

谁裁决,谁挨骂。

缺粮是不争的事实。

明面上,谁也解决不了。

不过,

其实有解决的办法,就是出面解决的人会背上很难听的骂名。

老于油滑,坚决不碰这种烂事。

逼急了,他就生病

逼狠了,他甚至敢自缢,任何一个文臣都清楚这骂名至少流传1000年。

老于70岁了,他宁愿死。

……

不过,

年轻单纯的嘉亲王居然也学会了这一套?

其心可诛,不当人子!

折子里,

永琰哭诉:

目睹京师百姓陷入饥馑,心如刀绞,然而才具浅薄,只能散尽府中家财接济贫苦旗丁,嘉亲王自他以下所有人一天2顿粥。

千难万难,求皇阿玛赐下良策。

天家无父子

果真如此。

不过,和珅也不由得赞叹,嘉亲王这个时机和态度拿捏的很好。

老爷子就是再愤怒,这会也不宜动这个儿子。

……

乾隆冷不丁开口:

“和珅,你素来擅长理财,是朝廷里少有的明白人。你说说?”“奴才觉得如今大清正值危难,各督抚各部堂都应自力更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向皇上伸手。”

乾隆的面色稍稍缓和。

指着旁边的凳子:

“和珅,你坐。”

“嗻。”

望着乖巧懂事的宠臣和珅,乾隆心里感慨,生子当如钮祜禄

永琰,

他要是有和珅的7分懂事

朕就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喽!

……

“那你说,如今漕粮制度名存实亡,粮食岁入锐减一半。朝廷该优先保证哪些人吃粮?”

“奴才觉得,前线将士的粮一定不能短缺。”

乾隆默默点头。

和珅继续说道:

“京师满汉官佐的禄米也不能短。”

乾隆点头,中枢当然要保。

“蒙古王公们的赏赐,尤其不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