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 关我屁事!绝不多事!我就没事  大清话事人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匠人们也无法闲着过冬,依旧很忙碌。

造船有很多前置工作,是可以先着手的。

比如说,船台!

朝廷这一次是下了血本,40艘新船。

每艘的预算,是2000到3000两。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乾隆当然不可能全拨银子,而是分摊下去了。

苏州府,摊了2万两,

常州府,摊了1万两。

最冤的是湖州府,就因为靠湖,也摊了5000两。

湖州士子很愤怒,

“太湖和我们湖州有何关系?就因为名字里,有个湖吗?”

其实,他们的愤怒可以理解。

湖州,几乎丧失了对太湖的管辖。

偌大的太湖,只有鱼塘那么大块水面,归湖州府管。

其余的,都管不着。

……

理论上说,

湖州渔民打渔,有可能被驱赶,暴打。

而且,这是符合大清律的。

这种事,已经发生过多次了。

吴县渔民,宜兴渔民,甚至冲到岸边,把湖州渔民的网给割破了。

而长兴县衙,对此缄默不语。

因为,真不好管。

除了管辖权,还有两省的尴尬。

一桩民事小矛盾,不可能让布政司衙门出面交涉。

而且,

就算浙江布政使出面,江苏布政使也未必搭理。

只会掉面子。

这个盲点,李郁也发现了。

于是,他更开心了。

前段时间总让挂着太湖厅旗帜的船,不时在长兴水面游弋一圈。

美名曰,维护本地渔民利益。

遇到渔民,

就摆出穷追猛打,甚至开炮的疯狂举动。

当然了,不会真打。

只是空炮,或者歪炮。

长兴渔民被吓尿无数,回去后疯传,

导致再也没人敢冒险下湖捕鱼了。

不过,他们很快找到了新活计。

挖石灰矿。

李郁没有让手下人出面,而是找了几个当地人,

以他们的名义雇佣壮丁,

疯狂的挖石灰石。

……

再后来,

李氏水师,甚至疯狂到了去宜兴县,无锡县(都属于常州府,此时江苏长江以南,仅有松江、苏州、常州三府,还有太仓直隶州)水域追赶渔民的举动。

依旧是挂着太湖厅缉捕营的旗帜,

这种顶着官皮,干私活儿的行为,很容易上瘾。

总之,

效果不错,这两县的渔民都小心翼翼,不敢越线。

减少了自己造反事业暴露的风险。

常州府,

因此事甚至提出了抗议,然而苏州府一口咬定。

那些渔民是越线了。

茫茫水面,这线谁说得清在哪儿。

两府打了一阵的口水官司,偃旗息鼓了。

没意义,没结果,尽扯皮。

宜兴县的渔民,

咽不下这口气,组团偷偷打渔。

结果,一下子了来了5艘兵船。

炮弹落在渔船周围,吓的人脸色发白。

然后登船抓人,扣船。

把人扣押到了年后才放,还交纳了一笔罚款。

李郁以处置渔业纠纷为名,独占水面为实,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尚未来得及实施下一步,

改变商船航道的计划。

府城就传来了惊天大消息,

出事了!

……

十泉街,东西走向。

居住在这条街的人,都有点身份。

福康安骑在马上,身穿棉甲,眼神阴沉。

抚标左营,

在一炷香的功夫内,击溃了集体上书抗议的府城百姓。

目视所及,

至少打死了20几个百姓。

多数是中箭,少数是被踩踏至死。

“抚台大人,标下已奉命驱散乱民。”

“嗯,尽快清理。”

他很不开心,觉得这些刁民死有余辜。

竟然纠集起来,想到巡抚衙门抗议,递书。

和朝廷讨价还价,能不能换快地儿,比如到城外荒地里建满城。

简直荒唐可笑,

也不想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