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现在码头上那些有社团背景的工头,哪个不是抽成的水,遇到黑心点的,忙活一天被抽五成的都有。
不做?可以啊,大把的人干。
……
李安见三江水心里有数,也就不再多说。
两人坐在凉棚内,边喝茶,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直到码头准备开工,李安起身:“师兄,你忙,我就先走了。”
三江水点头。
两人离开凉棚,三江水要开始忙着码头上的事,李安则是离开码头便径直往南北行而去。
如今虽说牌照还没下来。
但档口已经搞定,那当然要趁热打铁,先把摊子支起来。
木头木板什么的码头有现成的,但单车,防水雨棚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是要买回来的。
再次来到南北行,李安没有急着去买东西。
而是沿着街道打量起来。
虽说现在才八点不到,但作为最大的华商转口贸易行,街道上早已人潮涌动,两旁商贩的叫卖声彼此起伏。
略过两旁让人应接不暇的商铺,李安走走停停,终于停下了脚步。
望着不远处处于拐角的报档,想了一下,他还是走了过去。
此时,报摊前正围着不少顾客。
“老板,来份时报,还有一份小报。”
“四毛钱。”
摊主是一个地中海发型,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人,说话带着明显的潮汕口音。
他动作麻利的从报摊拿过报纸递给客人,随手接过客人递过来的硬币,丢在钱盒,继续看向下一位客人。
“来份德臣报。”
报摊上,各类时报,小报,书刊,露出醒目的标题,整齐叠放成五排。
逼仄的报档里面,还有两名年轻人,一人帮着卖报,一人正在整理报纸和书刊。
轮到李安时,他随意拿了份时报,递了两毛钱给那名年轻人。
走到一边,距离报档不远的地方停下。
他扮作无事的样子,看起了报纸,眼角余光则偶尔打量着报档的销售情况。
磨磨蹭蹭的花了半个小时,看完报纸的李安对报档的销售情况也有所了解。
尽管没卖汽水、香烟之类的杂货。
但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据李安观察报档就卖了上百份出头的报纸及小报。
考虑到早晨报纸的销售相对较好,大概估算下来,这一个报档一天也能卖上千份报纸。
而且,李安也发现,相比于码头的报纸销售情况,南北行的德臣报、孖剌报这类英文商业报纸的销量更好。
对于这种相差极大的销售情况,李安思索了一会。
不过,当看到报摊前那些着装笔挺等着买报的顾客,他忽然有点明白了。
码头上的顾客大多是船员,大家感兴趣是那些有噱头的新闻。
而南北行大多是商人、银行保险业务人员、采购,双方的群体不一样,相对于时事新闻,这些人更愿意看的是商业报。
特别是英文版的商业报。
毕竟,这年头很多商业信息可以从英文报中获取。
离开这家拐角的报档,李安继续往前走。
他今天除了买东西,另有目的。
未雨绸缪!
三角码头原本就有四个报档,还有不少报童,再加上他开的三个报档,已是极限,再开也只能和码头原先的摊主恶意竞争。
意义并不大。
现在不用在码头做事,李安自然要趁着空闲,提前考察其它的档口。
而人流量极大的南北行,就是一个不错的位置。
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走走停停逛完了整个南北行。
李安终于停下脚步,舒了口气,做到了心里有数。
现在临近中午,考察的目的也已经达到,李安也就不再耽搁,转身直奔之前买单车的同昌车行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