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2章 继续 (二合一)  华娱之风起2005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02章继续(二合一)

小成本电影可以说是带着原罪诞生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起初从事小成本电影制作的人,主要是一批即将毕业或者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贾樟科、王晓帅、路学常、张员等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还有一部分人是电影发烧友,看得多了,因为热爱,也开始试着拍摄自己的电影。

这群人后来被统称为中国第六代电影人。

相对于前几代电影人“师父带徒弟”的漫长成长经历,第六代可谓是接受了正规院校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

只是不管他们储备多少专业知识、胸怀怎样的大志、有着怎样的热情。

因为年轻,因为第五代电影人的风头正劲、如日中天,他们手头没有太多的资金可以用于艺术创作,资本也不放心提供给他们太多的资金。

所以他们只能看菜吃饭,去拍摄一些小成本影片。

相较于繁华的都市,边远地区的边缘人士的生活显然更容易拍摄,后来竟然由被迫如此,进而演变成为一种拍摄习惯、创作风格。

再加上年轻气盛,青春期的叛逆似乎还在第六代电影人的骨子里蹿动。

这就导致第六代电影人的影片多为灰色基调,观念执拗而激愤,情绪压抑而沉重,故事情节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

这类影片多数情况下不能担当起服务主流社会的重任,一度被打入冷宫,无法进入正规的商业院线进行展映,再小的投入仍然是亏损。

管唬自然也是如此,年轻时期初生牛犊不怕虎,爷傲奈我何,埋头就是干,四处筹钱,好不容易拍出处女作《头发乱了》。

结果这部片子前前后后改了一年,剪了一千多尺的胶片才通过审查。

恰逢当时的电影业近至冰点,没啥电影可拍的管唬,选择暂时转向电视剧领域。

第一部电视剧《上车,走吧》便拉上了黄博,俩人就此结缘。

之后又拍摄了《黑洞》、《冬至》、《七日》、《生存之民工》.

他也是第六代导演中少数转型拍摄电视剧的导演。

但是自2006年开始,《天狗》《疯狂的石头》《落叶归根》等小成本影片连续创造高票房收入的神话,刺激了内地电影市场的神经。

尤其是《疯狂的石头》,以区区300万人民币的投入,斩获3000万元的票房回报,成为小成本电影进入电影市场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作品。

随后一系列的小成本电影开始风靡内地电影市场,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管唬一瞧,宁昊能摸得我管某为啥不能。

也多亏冯晓刚等人用贺岁片带起的热度,市场近几年逐步好转,大家慢慢养成买票看电影的习惯。

于是管唬想借着这个大时代的潮流努力弄个小成本电影,测试一下自己还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里站得住。

这才有了一部既有艺术气息又兼具商业元素的《斗牛》。

伴随着低沉的音乐响起,电影结束,灯光亮起,观众们“啪啪啪”地鼓起掌。

大伙都挺激动,看着几位主创,管唬、黄博和闫倪,来到台上不断地鞠躬。

“谢谢,谢谢。”

观众席,在灯亮的那一刻,刘施施小脸红扑扑的,眼珠咕噜一转,也不知想到什么,偷偷摸摸的和罗进换个座位,贴着唐焉。

两姑娘说几句悄悄话,接着动作统一,戴上口罩,伸手下压帽舌,肩膀耷拉,身子跟着往下滑,然后猫着腰往影院外走。

过道两侧的观众虽好奇,却也没去仔细看,大多数人的视线都在几位主演身上。

陆远瞧着她那小心翼翼的模样,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紧接着一把拽住同样起身,打算开溜的罗进。

“不是说博哥喊你过来吗,这就要走。”

“这不是借口吗?”罗进支支吾吾的有些难为情,他还没来得及要电话号码呢。

“你现在出去岂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人家,刚才是在忽悠人。”

“也是奇了怪,以前没发现你这么傻啊,瞧那点出息,眼睛就差长人姑娘身上了,也不怕给人吓着。”

“怎么会。”罗进脸色一整,眯着眼睛,特深沉地说道:“明明很深情好不好,我对着镜子练了一个多星期,拍戏都没这么认真。”

“滚蛋,别盯着我,没救了。”陆远翻了个白眼。

台上管唬说了一通感言,这人1.92米的大高个儿,光头,短胡茬,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说话风格坦荡直接,“休想”、“绝不会”、“不可能”,这样态度鲜明的词儿脱口而出。

等他噼里啪啦结束后,轮到黄博和闫倪发言。

两主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