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更是权势熏天,其触角早已越过中山郡的界限,深入到常山、巨鹿、安平三郡,几乎成了冀州士族的领头羊。
如今,司马懿要在这些区域征用土地与人口,无疑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直接触动了甄氏敏感的神经。
甄后之侄,甄像,一个年轻气盛、野心勃勃的青年才俊,对司马懿的这一举动尤为不满。
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甄氏家族利益的侵犯,更是对冀州士族地位的挑战。
于是,他决定采取行动,捍卫家族的荣耀与利益。
甄像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彰显着家族的尊贵。
他面容俊朗,但此刻却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怒火。
在书房内,他挥毫泼墨,写下了一封措辞激烈的奏折,直指司马懿以屯田为名,实则行党争之实,意图打压冀州士族,巩固个人权势。
“哼,司马懿,你以为你的计谋能瞒过天下人?我甄像定要让你原形毕露!”甄像将笔重重一掷,墨水四溅,仿佛是他心中愤怒的写照。
这封奏折很快被送往了洛阳,呈到了曹叡的案前。
曹叡看到甄像的奏折,他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深知司马懿的能力,对其寄予厚望;另一方面,甄氏作为外戚,势力庞大,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朝堂之上,因此事而分成了两派。
一派支持司马懿,认为他屯田之举是为了国家大计,不应受到阻挠;另一派则站在甄氏一边,认为司马懿此举别有用心,要求彻查真相。
朝局因此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司马懿得知此事后,心中虽有不悦,但表面上仍保持着冷静与沉稳。
此时任何冲动的举动都可能将局势推向更复杂的境地。
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洛阳,向曹叡解释清楚一切。
临行前,司马懿站在庭院中,望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为了国家的未来,他必须去试一试。
“父亲,您一定要小心啊!”司马昭站在他身旁,眼中满是担忧。
司马懿微微一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放心吧,为师自有分寸。”
说完,他转身踏上了前往洛阳的马车。
在洛阳的皇宫中,司马懿见到了曹叡。
他详细阐述了屯田的必要性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远影响,同时也不避讳地提到了甄氏等世家的阻挠。
他言辞恳切,逻辑清晰,让曹叡对他的信任又加深了几分。
然而,甄氏的影响力毕竟不容小觑。
曹叡在听取了司马懿的陈述后,虽然心中有所倾向,但并未立即做出决定。
此事关乎重大,需要更加审慎地考虑。
在这段时间里,甄像并没有闲着。
他四处奔走,联络盟友,试图通过舆论压力迫使曹叡做出有利于甄氏的决策。
他还暗中派人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企图抓住他的把柄。
然而,司马懿却仿佛消失了一般,除了必要的朝会外,几乎不再出现在公众场合。
此时的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他在暗中运筹帷幄,通过各种渠道向曹叡传递着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终于,在一个月后,曹叡做出了决定。
他秘密召见了司马懿,将一份密诏交到了他手中。
密诏上写着:“朕深知卿之忠诚与能力,屯田之事关乎国运,卿可放手去做,不必有所顾忌。甄氏之事,朕自有处置。”
拿到这份密诏,司马懿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去。
可以安心的屯田了。
不过
一想到这些冀州士族,不免让他心中升起几许阴霾。
和这些虫豸一起,怎么能治理好魏国?
好在陛下尚且英明,否则,冀州不必汉国来攻,便自行溃散了。
在太极殿那幽深而庄严的大殿内,冬日的寒风似乎穿透了厚重的宫墙,带着刺骨的寒意,与殿内凝重的气氛相得益彰。
窗外,雪花纷纷扬扬,为这沉闷的氛围添上一抹苍白的寂静。
大殿中央,炉火虽旺,却似乎无法驱散大魏天子曹叡心中的寒意。
他身着华丽的龙袍,金线绣边在微弱的光影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但那张年轻而威严的脸庞上,却难掩忧虑与无奈。
曹叡的目光落在跪伏于地的年轻人身上,那是甄像,冀州士族的佼佼者,一身锦衣华服,跪得笔直,却难掩眉宇间的傲气与不甘。
甄像的发型一丝不苟,发丝上还沾着些许未化的雪花,显得格外清冷。
他的双手紧握成拳,青筋隐现,显然内心并不如外表那般平静。
曹叡缓缓上前,亲手将甄像搀扶起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