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轻车熟路的拐入了那条巷子,心里多少有些纳闷。只是当大门打开,一眼看见院子里的柳如月,不由脚步便是一顿。
半个月不见,柳如月那张甜润秀美的圆脸已经瘦得颧骨毕露,刚刚换上的春衫看上去空荡荡的,就像是穿了别人的衣裳,只是一双眼睛还是极为清亮,看见裴行俭进来,微微屈膝欠身,动作也依然优雅之极。
裴行俭垂眸还了一礼,想了想才道,“裴某曾告知阿监,方兄的相貌裴某不曾见过,无法断言,但阿监应是有后福的,还望阿监放宽心思,多多保重。”
柳如月淡然一笑,“长史放心,如今我已想通了,对我而言,他不过是去了更远些的地方,若是有缘,迟早能相见,若是无缘,也有来生可期。今日冒昧请长史前来,乃是有一残局想请教长史。”说着比了个请的手势,自己转身坐在了院中那张放好了棋盘的案边。
只见棋盘上至少一半之处都已布满了棋子,略看一眼便能发现白棋明显处处占优,黑棋却只是挣扎求存。柳如月也不多言,随手拿起白棋,便在棋盘上下了一子,这才抬头道,“前日出门,我才听说,都护府这几日已在西州五县十八乡都张贴出了告示,说长史您要出面整顿赋税,追缴西州人历年所欠的租调。”
裴行俭端端正正的坐在了棋局的另一侧,拈子应了一着,“诚然如此。不知阿监有何见教。”
柳如月淡淡的道,“不知长史可知自己如今要面对的是哪种局面?”
裴行俭默然片刻,微笑道,“便在今日,西州都护府的参军已报上了历年的账目,西州各县情况类似,拖欠的租调数目都十分惊人。若是逼着他们补齐所欠,大概十户里有六七户只能流亡他乡。”
柳如月点了点头,“长史知道便好。我听说此事后,昨日借着上香询问过大佛寺的法师。这才得知,西州的赋税拖欠由来已久,自郭都护殒命西州、柴都护接手时便已开始,麴氏重返西州之后,更是愈演愈烈。这三年来,都护府每年不过收取三成租调,其余之数,说是年年催收,其实不过是年年做个样子罢了,因此才到了今天的田地。如今却这样大张旗鼓来让长史整顿,其用意不问而知。”说着便轻轻点了一目,一小片黑棋顿时被吃死,黑棋的局面更是难看。
裴行俭并不介意,思量片刻,便在另一处长了一步,“阿监所言,我都略有耳闻。”
柳如月毫不犹豫便在黑棋的棋路上一断,“那长史可知,这局面是因何而来?”
裴行俭一怔,笑道,“略有所知,愿闻其详。”
柳如月的神情有些沉重,“长史若与上了些年纪的西州人多谈几次,便能略知郭都护当年在西州推行唐制的狠辣手腕,当时不过两年多光景,便让西州上下变得与大唐其他州郡一般无二,城中立市坊,乡村皆均田,政绩报将上去,自然令先皇大悦,然而西州人却是苦不堪言!”
眼见裴行俭已经应了一手,她下子一挡,这才接着道,“长史自然知晓,按我朝制度,每户丁男授田百亩,每年纳两石粟的租、两丈绢的调,此外还有每亩两升地税,以百亩田之数而言,每年交四石粟米、两丈绢帛自然算不得什么,不过长史,你可知西州所谓均田,每丁实际得田多少?”
裴行俭神色平静的落了一子,“我曾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西州人口最多、最少、最富和最穷的几个乡,平均算来,真正能用之田地,多者十几亩,少者也不过十亩左右。”
柳如月吃了一惊,手里的棋子差点掉了下来,“长史你都已经知晓了?”
裴行俭仍然看着棋局,点了点头,“自然都知道了。我朝授田有广乡、狭乡之分,狭乡田少则赋低,然而郭都护好大喜功,授田以沙地荒丘充数,竟把西州定为广乡。西州自古耕地难得,加上贞观年间,大批流民与边军陆续迁入西州,土地越发紧张,新近授田之丁,能得十亩便算不错,莫说民众,便是西州那些勋官也多是有勋无田,白白挂个名头而已。”
“我还知西州地气温暖,一年两熟,瓜果易得,牛羊可牧,因此虽然得田只有十余亩,若在丰年,四石之租税倒也勉强交得出来,只是一遇灾荒,多数贫户便难以为继,且西州种桑养蚕颇为不易,调之一项更是难以交足,往往要花钱去买外地高价绢帛上交,以至于西州欠调的状况比欠租更为严重。”
“郭都护性情奢侈,手段厉害,当年西州人便是卖房卖地,也不敢拖欠。他之所以身死异域,一半固然是叛军的计谋,另一半的原因也是因为民怨太深。柴都护接手后,面对的便是这种两难的局面,若是继续催缴,则怕民怨沸腾,不催,都护府,特别是军中的钱粮又无以为继,因此也就紧一阵缓一阵,西州拖欠租调的苗头已是初露。这几年麴氏一面安抚民众,一面修建工坊、宽待行商,开源节流之下,虽然只收了三成租调,好在西州这两年也未大动干戈,倒是维持住了目前的局面。”
“如今西州民众所欠租调已远比当年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