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有我对薛家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十三弟,既然咱们要对上金陵一省官员,那该如何应对?”
感慨之后,全然没有办法的朱景源,有些不好意思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就是从小含着金汤匙,被身边贤达之人洗脑的后果啊……朱景洪暗自感慨。
“四哥,如今应天府内民意汹然,你可知道?”
“知道一些,是因为这件案子,官府盘剥过甚,百姓苦不堪言……故而义愤填膺!”朱景源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或许他做了皇帝,死后也会得个“仁”的谥号……看着朱景源发自内心的悲悯,朱景洪暗自思忖。
撇开乱七八糟的想法,朱景洪说道:“百姓苦不堪言,正是为民做主的时候啊!”
“所以四哥……你还怕什么呢?”
薛蟠卷起的民意,在朱景洪看来是可以利用的,而且是很好的一面大旗。
所以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因势利导,让百姓闹出更大的动静,借势便可对抗金陵地方官了。
“这……”
见朱景源还没明白,朱景洪只能接着说道:“四哥,为民做主,天经地义……你做什么都是对的!”
沉思一阵,朱景源极为郑重道:“可使用非常手段,只怕朝野上下,会非议不止!”
这话很正确也很关键,说到底官员才有话语权,若朝野上下一起声讨他这太子,失了人心他这位置就真完蛋了。
好歹当了这些年太子,这点儿见识朱景源还是有的。
“我们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子,传到哪里都是不怕的,实在不行……四哥到时把过错推我身上!”
见朱景源要说话,朱景洪又接着说道:“四哥……无论朝野上下议论如何,只要把倭寇的事给平了,父皇就不会对你有意见!”
换句话说,只要是让皇帝满意了,其他人说再多都是屁话。
更何况,事情没有朱景源想象中那样极端,他这太子在朝野还有很多拥趸。
朱景洪表情严肃道:“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也派人在民间传递消息,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
“嗯!”
朱景源似懂非懂,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傻子,他没有再多问下去。
…………
再说何顾谨回了按察司,郑显林已在衙门里等着他,一开口就是问情况如何。
“你不是忙得很,怎么有闲心专程过来问这些?”
“总能挤点儿时间!”郑显林干笑了两声。
“你快说说,十三爷怎么说?”
坐回椅子上,何顾谨表情严肃道:“十三爷说……”
等了几秒钟,见何顾谨面露难色,郑显林忍不住追问:“说什么?”
“唉……十三爷让咱想办法,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把案子给判了!”
见郑显林正在思索,何顾谨直接挑明说道:“就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这些……”
感叹朱景洪不择手段之时,郑显林叹道:“这是还嫌咱做的不够多啊!”
“既然走上这条路,还能有什么办法,做吧……”
目光扫向郑显林,何顾谨沉声道:“真要这么干,消息肯定盖不住,到时候唾沫跟洪水一般涌来,老郑你可要帮我!”
“你要我说多少遍,咱俩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怎么就是信不过我!”
说到最后,郑显林已经有些生气,起身后目光灼灼盯着何顾谨。
“那最好不过了!”
二人又商量了一阵,然后便各行其是去了。
何顾谨落实得很快,只是威逼利诱了一番,从应天府抓来的人就招了。
但问题是,囚犯的招供证明力度不够,他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
于是他又下令,去往应天府衙抓来,打算一举将案子定为铁案。
到了现在这一步,什么规矩体统已经顾不得了,办好差事保住乌纱帽才是要紧的。
…………
随着按察司差役到来,应天府衙被闹了个鸡飞狗跳。
牵涉其中的吏役,足足有十几号人带走,让衙门口看热闹的百姓过足了眼瘾。
毫无疑问,这将成为他们回家后的谈资,又可以在亲邻面前显摆了。
坐在府衙内的贾雨村,此刻心里却不平静,甚至有些坐卧不安。
他刚补缺还未满一个月,治下就出了这样的案子,情况必然会捅到朝廷里去。
激起风浪,他这乌纱帽说不定就被吹落了。
想到这些,贾雨村更是焦躁不安,思索一番后当即提笔,要将金陵的情况告知荣国府,希望他们在朝中多加斡旋。
匆匆写好书信,封装好后贾雨村唤来亲随,让其立刻启程赶赴神都。
做完了这些事,贾雨村又收拾了一番,打算去见见自己的大恩人。
让人备好轿子,贾雨村便往巡盐御史衙门赶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