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7章 【西夏要岁币?】  北宋穿越指南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517西夏要岁币?初来贵宝地0517西夏要岁币?东京南郊,曾经的大宋皇庄。

公孙胜扛着锄头出门,身后还跟着一女娘。

那是他两个月前娶的妻子,原为副宰相赵野家的侍女。赵野被抄家问斩之后,亲属流放川南蛮夷地,仆人却可自己选择去留。

大量流民和无业游民,以及退伍士兵,被安置在京畿路耕种,男多女少很容易引发治安问题。

朱铭专门让礼部安排婚姻,征调全城媒婆去撮合。

像公孙胜这种退伍军将,属于比较抢手的类型,因为他分到二十五亩地,而且不用自己出钱购买。

“哥哥起得早啊。”武松也带着新婚妻子出门。

公孙胜去跟他并肩行走,低声道:“听说那些旧朝皇室宗亲,前两天已经编管过来了?”

武松说道:“俺亲眼见到了,算上孩童,足有两三百人。”

“可真有意思,竟跟俺们做邻居。”公孙胜笑道。

武松低声说:“这边住着一营四川兵,既是看管皇室宗亲,也是盯着咱们这些人。附近好些安置种地的,以前都是贼兵出身,便是一些流民都做过贼。”

公孙胜说道:“只要别惹事,怕四川兵作甚?”

二人行不多远,便遇到吴加亮。

他们都是自愿退伍种地的,吴加亮还想做村塾先生,可安置第一年谁愿送孩子读书啊?

众人在一处田野集合,那里已经聚了很多农民,皇室宗亲们也都在场。

周围有几个士兵,正无聊的走来走去,眼珠子却是没有松懈。

不多时,来了两个劝农官,身边还有衙前吏保护。

朱铭攻破东京有些晚,已经错过了小麦种植时间,冬天安置分地的百姓,只能开春之后种别的作物。

玉米当然很合适,粟米、高粱这些也行。

今年过来学习种植技术的,很多以前就没耕过地。也有一些会种地,但没有种过玉米。

只见一个劝农官挽起裤腿,拄着锄头说:“做过农夫的,都过来一起松土翻地。不懂干农活的就看着学,看得差不多了也来练练。不懂还不知道学的,今后等着饿死吧!”

吴加亮立即拿起锄头下地,跟着劝农官翻地松土。

公孙胜和武松则在旁边,看了一阵便学会,剩下就是上手练习。

那劝农官还讲解技巧,用什么姿势握锄头最省力,就连举锄头的高度都有说明。

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来翻土,见大家似乎都掌握了,劝农官开始讲怎么种玉米:“当今官家说,这种地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气候不同,地形不同,种同样的庄稼方法都不一样。玉米在四川多种于山坡,所以四川那套法子,在这京畿路却是不合用的。种肯定也能种出来,而且伺候得更好,但没那个必要……”

“今日教给你们的,是官家根据开封地形气候,自创的一套玉米粟米垄沟套种法。四垄粟米套种一垄玉米,这两种都耐旱,干旱薄地也能保产,水肥足够就产量更高……”

“垄沟套种有啥好处呢?玉米和粟米高矮不同,套种起来都能照着太阳,那什么光合作用你们也听不懂,反正只须知道能够增产便是了。玉米根长得快,能吸收深层养分;粟米根系浅,能吸收浅层养分。这两样种在一起,它们不会抢水抢肥。”

“其实不挖垄沟也行,田产多的可以省些力气。但挖了垄沟,一来不怕倒伏,二来可以保水,三来遇到连日大雨还便于排水。你自认懒汉,不想搞得太累,可以不挖垄沟。伱要是勤快,想多得一些收成,那便跟俺学起垄挖沟。”

“这垄沟还有个好处,便是收玉米时,砍了玉米杆就倒在沟里,可以直接填回去养地。要是怕来年虫多,一把火烧了也成……”

“今日便讲这么多,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给粪,我到了日子都会再过来……”

听了一阵,大家跟着忙活,有样学样很快掌握。

公孙胜嘀咕道:“这劝农官是什么品级?讲得倒是清楚明白,还愿意下田干活,跟寻常的鸟官不一样。”

武松笑道:“若天下当官都如这般,咱们以前哪会造反?”

吴加亮说道:“你们却是不晓得,这些劝农官都是天子门生。最高只有正七品,最低连品级也无,但即便是无品劝农官,也能随时进宫求见天子。有三年以上资历的劝农官,可自请平级转迁政事官。若劝农官坚持做到十年以上,皇帝还会给男爵封号。三十年的劝农官,必封子爵。”

“只会种地也给爵位?”公孙胜大为惊讶。

吴加亮说:“身死爵除,不传子孙。”

“那也值啊,俺都想去做了。”公孙胜说。

吴加亮好笑道:“你想做便能做的?人家懂的东西可多了。”

武松说道:“三年就能转文官,谁愿坚持三十年?能封子爵那种,俺着实佩服,恐怕到时还真没几个。”

却说那些皇室宗亲,陆续回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