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
连绵不觉得掌声。
全场的所有嘉宾都自发的站起身,为布朗爵士献上如雷如潮的掌声,摄像机镜头从这些大师们的脸上扫过。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钦佩和赞许。
他们为了布朗爵士真的能做成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宏伟蓝图而钦佩,也为了他们自身能成为这个金钱之路上重要的一环而欢欣不已。
这场演讲之后。
布朗爵士已然加冕成为了艺术市场上说一不二的教皇,而这些首批参与计划的大师们,便成为了教皇麾下权势滔天的红衣主教们。
“咦,布朗爵士最后竟然也邀请我加入他的缪斯计划唉!是什么艺术家训练营,算是施舍和侮辱么?但老实说,听上去竟然蛮有诱惑力的。那个艺术家训练营选拔出来后,好像能有非常高额的奖金呢。”
顾为经半真半假的和树懒先生开玩笑道。
再次出乎预料。
布朗爵士在台上狂踩了他一整场。
谁知道最后,竟然似乎又留下了一个尾巴,给自己……抛了一个似乎是橄榄枝一样的东西。
“别信他的。这样的人很坏的。他想彻底洗掉你身上伊莲娜家族的光环,把你彻底拉到他完全掌握话语权和评价体系的环境里,然后再彻底摧毁你。”
安娜在会议现场打着字。
叮叮……
打字的时候。
她手机的信息栏上,不停的传来各种各样新闻app,关于欧洲美术年会现场的推送快讯。
在自媒体互联网时代。
时间就是金钱这个概念,在传统新闻行业里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专业的媒体人必须各种up主,明星的推特、ins传播小道消息的速度更快,才能抢到公众的关注和流量。
在布朗理事长宣布演讲结束,乃至早在他还在披露缪斯计划细节的时候。
反应最快的新闻快讯,就已经从现场发了出去。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菲兹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篇里,用这个非常著名的比喻,来引入女主角黛西。如果你曾在为高法课上,和我一样,为这句阅读理解题的比喻意象解析而发愁。那么就请立刻打开电视,收看本次年会演讲的直播。】
《哈佛商业评论》写道——【我向你保证,莱文森·布朗爵士此刻的声音中,就充满了金钱叮当的声音。】
【当你为了错过十七个克朗购买梵高的向日葵。为错过一百法郎能让莫奈为你画一幅亲笔画像,为错过300美元能购买毕加索的抽象画,感到懊恼的时候,不妨听听布朗爵士正在说什么。他说,未来已来。】——这是《卫报》的艺术版的头条新闻。
《艺术观瞻》的评论倾向性,则更加显得赤裸裸的不加掩饰。
【范多恩今日能够露出笑脸了,在蒙受了不明之冤几个月以后,伊莲娜家族和侦探猫,终于一起被拍死在了时代的沙滩上。缪斯女神的神殿里,将不会再有她们任何的容身之地。】
【侦探猫画的很好,但那不是艺术】
【……】
无数家不同的艺术媒体,商业媒体,都在此刻更新着他们的主页网站和app端的新闻页面。
这其中当然不乏有《油画》杂志的小弟,或者花钱请人写的软文。
但大多数。
确实是在缪斯计划的威势前,媒体们所发出的真实声音。
“可惜了,我估计以后再想从出版社里拿合约应该不太容易吧,要是太为难就算了。真不公平,我们从始至终都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顾为经考虑到了树懒先生这位scholastic集团“高层”的处境,贴心的发来了消息。
计划里趁布朗爵士冷处理的时候,用《炽热的世界》的冲奖的打算,基本上想也别想了。
“侦探猫”这个名字,在任何美术展的组委会心中,都变得跟瘟神一样不受待见。
以后能不能继续能从scholastic集团那里,拿到约稿合同,都不好说。
世界优秀的插画师有很多。
人家出版龙头能够完全不在意范多恩。
只要销量足够好,甚至也能够顶住来自布朗爵士个人方面的压力。
但是现在。
整个艺术世界站到了对立面,就是完全另外一码事了。
如果一个、两个人攻击你,可能是被人收买,用心叵测。
如果有十条八条的报纸的,在说你做错了,那么可能是理念之争,你得罪了某个利益全体。
如果全世界所有的报纸和舆论,都在唱衰你。
那么就是人心向背,就是时代的车轮要从你身上霸道碾过去,你无法抵挡,也无从抵挡。
可惜。
顾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