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骑兵贵。
三千齐兵李信不在乎,杀了就杀了,但是三千匹战马,这可是实打实的战略品,家大业大的秦军也不能随便丢三千战马。
大秦帝国打匈奴,输送了五万匹战马,那几乎是嬴成蟜战马资源的家底子了,剩余不足万匹。
李信狠抽伤疤千夫长一鞭子,除了抢功以外,更多的是怒手下竟然要射死三千匹战马,简直是个大败家子!
二皇帝说了,最好活捉,但不活捉也行,给了李信宽松的处置权。
但这个活捉指的是人,不是马。
能活捉三千齐兵不活捉,都杀了做军功。只要形式走到位,那问题不大,李信没有想法。
但若是能缴获三千匹马,不缴获,全射杀了,李信自己都没办法原谅自己。
马要是能缴获,必须缴获!
战场上,骑兵是能决定胜负的最强兵种,这是当前兵家主流思想,李信也认同这个道理。
“禀将军,全军皆至!”
亲兵大声报告,这是李信先前下的命令,万骑都到向他禀报。
李信嗯了一声,精气神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他领军二十万在楚国大败,而王翦领军六十万灭亡楚国,这件事让他记住了一个“稳”字。
他明明带出来一万军队,凭什么带三千就要去冲敌军军阵?
是,对面齐军只有三千人。
同等数目下,秦军天下无敌谁也不惧,但着什么急呢?
这支齐军已经自己走上绝路,为什么不等优势扩大到最大再发动攻势呢?不能给敌军一点翻盘机会!
当初要是他领军六十万伐楚,昌平君突然造反断了他后路又怎么样?回头一起吃掉!
能运营到死的局,玩什么极限操作?
“投降不杀,全军齐呼。”
这位青年将军坐直身子,扫了一眼身边这一万名黑甲,底气大涨,自觉沉稳了不少。
他特意要等一万人全到,也有以此军阵压迫敌军不战而降的意思。
陛下亲口吩咐了,能达成就要达成,三千军功哪抵得上陛下青眼相待?
刘邦的人情世故都落在诸将眼中,李信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受到了影响。
李信不认为听陛下命令算谄媚。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万名秦军齐声呼喊,像是在这夜幕下打了一个又一个惊雷,震得德水浪涛都矮下两寸,打不起来大浪花。
黑夜似乎都畏惧虎狼之军的气势,来慢一些,挪着脚步,小心翼翼地凑近。
但是齐军没有畏惧。
背靠黄河,一身水蓝色简陋甲片甲胄,手中持有青铜武。
身陷绝境,对面又是天下第一的秦军,要迎战的国家是齐国君不敢交锋试探,干脆利落投降的秦国。
招降之声阵阵,齐兵却少有人眼神动摇。
他们的王为了掩护他们,以两千人去主动冲击秦军赴死,他们又怎么能背叛他们的王呢?绝不可能!
韩信掏掏耳朵,轻蔑一笑。
[不过尔尔,真是白费力气!]
齐兵军心不可用,他又怎么会在黄河岸边摆阵?
齐兵最令韩信欢喜的,就是军心。
田氏三兄弟在齐地的声望无以复加,齐王田儋义薄云天的名声传遍千里,齐人莫不爱戴,皆愿效死力以报之!
齐国在初期能挡下天下第一名将,武城侯王翦的凶猛攻势,不是靠的家国大义,而是靠田氏三兄弟的个人魅力。
这是张良定的路子。
先宣传人,聚势,再以势复国。
从田单火牛阵,一鼓作气复七十城后,齐国就比较吃个人崇拜,张良因地因人定策。
至于王室号召力,早在田氏代齐后,为了避免原姜姓吕氏的齐王室复国,就被田氏自己打压的不成样子,这是政治正确。
韩信转过身。
齐兵皆从战马身后窜出一个身位,面对着这位首至齐国就登顶武将最高的上将军。
韩信踱步,眼神在齐兵身上梭巡。
大多数齐兵都以坚定眼神回应,眼底有死志,却也有少数几个眼神闪烁,不敢直视,似乎是有别的心思。
韩信没有点出这几人,这很正常。
人越多就越不好控制思想,生死关头,不可能每个人都不抱有必死之心,尤其是在秦军招降可能活命的时候。
但这不重要,大体是敢于赴死的就好,人是从众的。
当战争开始,生死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身边所有人都奋勇向前嘶喊着杀敌的时候,那少数畏惧欲投的齐兵就会被同化为勇士,死战不退。
韩信抽出佩剑,斜指地面。
“我韩信就站在这里!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