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1章 李斯:昏君,你待如何?改变主意,要杀斯了嘛?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忠贞之士北上,留奸佞谄媚之徒与朝堂上,陛下是怎么想的呢?”

嬴成蟜止不住地冷笑一声。

“忠,奸,这两个字说来简单,谁能真正分清呢?秦国立国的根本就是一个利字,利字分什么忠奸呢?都是为了利字而奔波劳碌,哪有几个一心为公?既然如此,朕以鹿马之辩留下一批听话的人有什么不好呢?

“只要他能把朕交待下去的命令执行到底,听朕的安排把事都做好,在这一点上,荀子口中的奸臣,要比那些所谓忠臣强了不止一点。朕现在要的是对朕毫无保留的能臣干吏,忠,奸两臣,那是扶苏该考虑的事。”

荀子定定地看着嬴成蟜双眼,嬴成蟜毫不避让。

许久,老人突然剧烈咳嗽,手捂着嘴,说不出来话。

嬴成蟜很担忧老人身体,很想要这场谈话结束,要老人躺下休憩。

他一直没有在老人清醒时见老人一面,除了因为兰陵县的血案以外,也有让老人不要劳神国事的想法。

但他一直没动,坐的笔直。

像是一口大钟,等着为老人敲响最后一下,了了老人心愿。

“咳咳,你,你太急了,咳咳咳。”

手撑着膝盖,脸色发白,将桌案上喝了一半的热水又送入肚里,老人这才感觉好受一些,至少能说话了。

“陛下初心未变,但做事却太急了。

“继续下去,不出一月,秦国朝堂成了你的一言堂,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满朝文武尽是如周青臣一流,只知道对你歌功颂德,将你所有的命令都执行到底,再无敢面刺你者。

“卿知道这就是陛下想要的。但陛下,人哪有不犯错的呢?陛下就能保证,自己做下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正确的嘛?

“若是陛下的智慧可以不需要他人谏言,那何必还留有朝堂呢?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朝堂要有人能说话。

“纵然他们出发点是为己利,可只要在叙述过程中,他们会千方百计找出道理,陛下就能从另一个角度对事情有新的认知。

“就像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群臣大多选择分封制,是因为他们想要土地。但分封制就没有可取之处嘛?他们说的分封好处都是错的嘛?不是的。

“你的心是好的,想要苍生不再受苦受难,这是黎庶之福,但不能这么干。

“卿在活着的时候,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正直且符合儒家规范的君子。但卿知道,君子是治不了国的。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想要得到,就一定要失去。韩地若是没有经历战乱,现在仍旧是韩国遗贵的天下,哪里有朗朗读书声,百姓笑颜呢,所以卿这样的人就不该存在嘛?

“你现在是秦国皇帝,世人都要尊称你一声陛下,天底下的所有人都是你的子民,所以你必须要容人。

“有儒家门生一直秉持一身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这片天地再黑暗压抑,也永远有一束光照着。

“这束光就是一束光,能看能触,却不会滋养万物。你不能因为它看似没有实用就掐灭,它照下来就是最大的作用。

“这个天下要有做实事的人,也要有做不成实事但道德极高的人,还要有极尽谄媚之能,为你背锅替你做那些坏事的人。

“你要做的是在朝堂上高高在上,在市井间与民同乐。大多时候听忠臣逆言,少时候被奸臣蒙蔽,但最后醒悟怒斩奸臣的皇帝……”

不为传统儒家所认同,自称儒家,却教出了两个法甲巨擘的最师荀子一直在说话。

说到碗中连续五碗微热清水,说到窗外的天色从白至黑。

其间无数次咳嗽不止,嬴成蟜七次相劝明日再说,都被老人以最后心愿为理由拒绝。

内儒外法,内圣外王。

荀子的事功学问在儒生眼中就是彻彻底底,唯利是图的法家学说。

而荀子本人却又自诩君子,定出了三个理想人格:士、君子、圣人。

三个层次之间是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是依据知识、能力、道德等方面所达到的不同程度来区分的。

这无疑自相矛盾。

法家眼中就没有道德这两个字,第一以君王意志为基准,第二就是法令。

儒家眼中有法令,但是法令要为道德让路,也就是礼。

嬴成蟜曾就这个问题打趣过荀子无数次,每次都能要这个老人闭嘴不说话,讲不出什么道理来。

听着老人越来越虚弱,越来越吃力的话,终于得到了答案的嬴成蟜心间酸涩。

老人行事、学问自相矛盾,老人知道。

老人在稷下学宫教事功学问,是为了让门下弟子们办实事,改变这个天下。

老人自诩君子,一直以继承孔子意志自居,是要以一生来为天下立心一颗道德之心。

这场谈话在夜半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