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儒生。
他们不信孔子,他们信荀子。
荀子失踪,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基本就等同于死亡。
这些门生将荀子的死归罪在秦国身上,所以没有几人入秦效力,而是或归乡,或游历,散于江河湖海,名山大川。
若让这些人知道荀子还好好的活在咸阳城,必将汹涌而至,将好似一个小咸阳宫的长安君府冲垮。
在天下享有极大声誉的荀子依旧不看黑衣老者。
随口道:“既是看过,便回去罢,卿处不欢迎你。”
“一句话都说不得?”黑衣老者身子后仰,呵呵一笑,道:“以一己之力驳斥天下儒生的荀子,怎如此惧怕老夫,说几句话都不敢?”
荀子呵呵一笑,并不生气。
“论牙尖嘴利,唇枪舌剑。便是邓析,惠施,公孙龙复生,也难以与你争论。我一介儒生不与你说话,有什么可笑。”
看不清面目的黑衣老者发出清越笑声,仰躺在荀子床铺上不再说话。
荀子听到动静,眼角余光见黑衣老者动作,眉头一皱,反手用力将手中的《春秋砸在桌桉上,引发不小声响。
“卿不愿与你动手,再不离去,莫要怪卿欺老了。”
黑衣老者并未起身。
“不要如此小气,君上今日必要寻你我,我在此一道陪你等,何必要君上行两地?”
荀子面有恚怒,头巾被怒发所冲略有抖动。
“君上寻我不假,寻你却不然,走。”
“你是未听君上今日所为乎?公然在廷尉府门前杀孟西白三大世家,此举连我听了都是震惊不已,合我道也。”
“荒唐!你之道乃乱世之道,君上所为与你道何干!其存仁心行霸道,与你所论虽近如迟尺实则天壤之别也!”
“差不多差不多,你虽自称大儒却绝非儒生。正所谓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荀子之言,深得我心啊。”
荀子脸色很不好看,因为眼前的黑衣老者用来驳斥他的这番话都是出自他的口中。
荀子认为民众的出现不是为了给君王创造价值,而君王的出现却是为了民众。像什么封地建国,高官厚禄不是为了把诸侯,士大夫捧成另一个阶级,而是为了更好服务民众。
这与当前主流价值观完全相悖,这种思想想要实现必然要引发极大动乱。而动乱,黑衣老者最喜欢。
你荀子口口声声说和我道不同,说我是乱世之道。
但你的理论不就是要造就一个乱世?你和我又有什么区别呢?
黑衣老者久没等到荀子回话,也没听到荀子起身动静。
悠悠地道:“君上转仁道入霸道,你我都应雀跃才是。这个天下需要的是一声惊天霹雳,而不是蒙蒙细雨,一起等罢。”
荀子轻吸一口气,一边起身一边沉声道:“卿不屑与你争论,要等君上,滚回你房屋去!”
黑衣老者扭头看到荀子要展现君子六艺,立刻起身离去。
临走留言道:“师者,老夫奉劝你一句。何时你全弃儒念,何时你可自成一家也,荀子不必不如孔子。”
关上房门,荀子重新坐回桌桉旁,拿起那本倒扣在桌桉上的《春秋继续研读。
烛光摇曳,老人的面孔敦厚而又气盛,静静等待。
数年前,老人从一个年轻气盛的男子口中听到平等,自由,民主之时嗤之以鼻。
老人不相信,一个从小生在王侯之家的公子会为黔首百姓说话,不过是看中他那些门生弟子罢了。
但等那个年轻公子与他详细深聊,说废除奴隶制迫在眉睫,说人心所向才是未来出路,说应从小注重教育培养天下皆能入仕。
说要以法律为帝国最低下限以此来整顿引导民众思想,说要嘉奖道德高尚之辈以正确树立国风理念等等等等,老人坐不住了。
这番话,常人就算是编也要编个数年,才能将理论完善统一,老人对年轻公子有了最初的信任。
承诺年轻公子,若其所言当真,可助其一臂之力。
老人很清楚,想要实现他的君为民服务,民不为君奴隶的理念,在这个天下必须要贵族实施,还必须是大贵族。
因为民众被压制的太狠了,愚昧,无知,贵族们将民众压制死死的。
但有见识的大贵族怎么会帮老人实现理念?砸自己的碗,造自己的反?老人理念从完善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最荒诞的笑话。
是以只要这个笑话有一丝实现的可能,老人就不会放弃,所以稷下学宫覆灭,老人来到了长安君府。
但因为对年轻公子只是初步信任,所以老人没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