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入侵者的人头换取你们的自由和土地!”
约翰·冯·西纳的做法相当于是用土地和“自由”,来悬赏那些入侵的美国人的人头。
这一招果然奏效,印第安人虽然正面作战不行,但是当土匪和赏金猎人却意外在行。很快加利福尼亚地区讲英文的白人都遭了殃,印第安人可分不清美国人和奥地利人,亦或是西班牙人,但是他们却知道英语和德语的区别。
美国民间的渗透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就连那些之前试图煽动印第安人进攻加利福尼亚的罪魁祸首们也遭到印第安人的报复。
当印第安人带着入侵者的尸体和武器找到约翰·冯·西纳的时候,他很高兴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但给了他们土地,还奖励了一些粮食,以及所谓的“友好人士证明”。
所谓的“友好人士证明”就是一张印有奥地利国旗的黑金卡片,上面有着一些人员的身份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城市内的档案馆进行查询。
其实这一招不仅仅是以毒攻毒,更是一石二鸟,一方面消灭美国入侵者,另一方面也是为加利福尼亚增加人口。
毕竟这一地区面积实在太大,而劳动力又太少,奥地利的法律禁止买卖奴隶,仅靠墨西哥和前中美洲联邦地区贡献的劳工还是有些勉强。
吸纳这些无家可归的印第安人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淘金、建筑工、城市清洁、农活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后来的印第安人没有美国人杀,但也想成为加利福尼亚人,约翰·冯·西纳又开出了新的条件,那就是带来一个劳工就给二十比索,带来五个劳工就能成为合法居民。
虽然这样做十分不厚道,但是确实迅速地为加利福尼亚地区增加了人口数量。
约翰·冯·西纳是奥地利工商联合会主席西纳先生的私生子,其实弗兰茨是希望老西纳能接替布鲁克男爵的工作。
毕竟相比之下他的经验更足,更有能力,同时也更加忠实可靠。此时加利福尼亚地区的金矿收入极其夸张,虽然有卡尔·费迪南德大公坐镇,但他毕竟是个军人,对于商业和城市规划上的事情不可能一清二楚。
约翰·冯·西纳作为一个犹太人的私生子非常渴望表现自己,至少将自己身上的标签去掉一个也好,所以他相较任何人都要努力,但做法也更加极端。
约翰·冯·西纳并不会像布鲁克男爵那样刻板,他深知人性,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定下了是之前数额五倍的目标。
这让被金矿吸引来的淘金公司和团队愤愤不平,称这种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他们表示要集体罢工。
约翰·冯·西纳立刻就签字批准了,然后对着剩下的人承诺,只要完成了预定目标,剩下的黄金都是你们自己的。
于是乎,加利福尼亚地区的采矿效率真的提升了500%,城市发展速度也更加迅速,因为有钱总是要消费的么,相关服务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因为这一地区的工资高自然吸引力也强。
但这种毁灭式开采带来的恶果就是加速了金矿的衰竭速度,当然由于此地并非奥地利帝国领土,约翰·冯·西纳根本就不在乎这种事情,他要的是多、快、好、省,用最完美姿态完成弗兰茨大公赋予他的任务。
.....
1842年,当政的约翰·泰勒正在为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疲于奔命,虽然每个美国人都相信美国是天命所归,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却让他们不得不承认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北有英国、南有墨西哥,西有奥地利人占据着的加利福尼亚,中间还夹着法国人,美国人的西进之路似乎异常艰辛。
而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似乎陷入到了他自己制造的麻烦之中。
虽然历史书上的林肯犹如神明一般,但实际上这位“伟大”的人在生活中却算不上是一位大度宽容且光明磊落的人。
林肯喜欢讽刺别人,并且把那些讽刺性的文章扔在地上让别人捡起来阅读以此来羞辱对方。
当然他也很聪明比如在对面一位叫詹姆斯·希尔兹的政治家的时候,他选择了写匿名信。毕竟对方可是一个自命不凡、凶猛好斗的军人。
林肯在《斯普林菲尔德日报》上公开了一片文章用来讽刺詹姆斯·希尔兹,羞辱性的文字自然博人眼球。
这引起了后者的愤怒,不过前者觉得自己写的是匿名信所以应该能幸免于难。
但实际上美国从来就不存在隐私,詹姆斯·希尔兹动用自己的关系,轻易就找到了林肯,后者只能供认不讳。
詹姆斯·希尔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他要求与林肯决斗。一个军人要和一位律师决斗,虽然林肯长得人高马大十分粗犷,但是脑子却并不笨,他立刻表示反对。
盛怒之下詹姆斯·希尔兹允许林肯先选择武器,甚至可以先开枪,之后又找到其他辉格党人逼迫林肯接受决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