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问道。
“英吉利海峡可是我们英国的大门,谁会把自家大门交给别人管辖?”帕麦斯顿不耐烦地回答。
“那黑海又何尝不是俄国通往大洋的大门呢?”梅特涅反问道。
“可黑海海峡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帕麦斯顿立刻反驳道。
“难道英吉利海峡对面没有法、比、荷三国?”梅特涅再次反问道。
涅谢尔洛夫虽然嘴上功夫不行,但是捧哏和起哄的能力还是有的,梅特涅刚说完就带头鼓起掌来,完全不给帕麦斯顿继续反驳的机会。
这个时候皮尔勒·埃尔伯爵再次站出来重申,法国愿意接受拉普拉塔殖民地交由国际共管。
帕麦斯顿虽然知道法国绝不会轻易放弃独占阿根廷的机会,但他不敢赌,因为一旦变成了国际共管,先不说英国的债务收不回来,经济殖民的策略更是要宣告破产。
最后的结局便是一个字“拖”,帕麦斯顿拒绝在协议上签字,拉普拉塔殖民地的归属问题自然就无法解决。
其实除了英、法以外,其他国家对于这件事是根本不着急的,毕竟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收益,有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皮尔勒·埃尔伯爵在会议结束之后找到了涅谢尔洛夫,向后者表示如果共管协议生效,法国可以替俄国帮忙管理拉普拉塔殖民地。
之后自然也找到了普鲁士、奥地利和瑞典的代表,各国当然知道法国人在计划什么,就是用金钱换治权。
这对于各国来说都没什么损失,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帕麦斯顿在皮尔勒·埃尔伯爵之后也找到了各国代表,他则没有什么实际的表示,仅仅是在玩自己的老三样,指责法国人是入侵者,想要重温拿破仑时代的旧梦,宣扬法国威胁论。
然后开始对各国进行威胁,表示英国的海军天下无敌,如果封锁黑海会怎么样,如果封锁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入海口)会怎么样,封锁北海会怎么样...
最后进行拉拢,表示英国一定是最后的赢家,现在上船还来得及。当然帕麦斯顿是其中高手,很容易就找到各国的痛点。
比如他向梅特涅许诺会将法国包括几内亚在内的几块西非殖民地送给奥地利帝国,这样就能和奥地利原本的科特迪瓦殖民地相连形成一块较大的殖民地,更容易开发,也更容易管理。
奥地利确实很需要这块殖民地,如果这一切能实现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奥属西非,这对帝国今后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但是理性分析之后,你就会发现,帕麦斯顿完全是在慷他人之慨。
那些土地原本都属于法国人,如果奥地利帝国真的参战并且将这些土地据为己有,那么拿下土地付出代价的是奥地利,之后要承受法国怒火的也是奥地利。
这和与法国人开战,直接去抢夺他们的领土似乎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