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捐身难救
“叔虎兄,事情还有无折中、更改的余地?要我国至尊自去尊号,这实在、实在是有些苛刻……”
西魏提出的谈和条件第一个就这么劲爆,那谈判自然也进行不下去了,使团一行却又不敢就此结束求和返回国中,他们只能先派遣使徒将情况回报国中、自己一行人则留在弘农城等待国中进一步的指使。
趁着好友卢叔虎来看望自己的时候,使团中的阳休之便忍不住开口探一探口风:“某等亦知当下势弱于人,既有所求,当然也要有所付出。但这一要求还是让人有些无法接受,一旦应承下来,国将不国啊……唐王有言愿意赐给河北士民以安宁,可事情若就此僵持不下,某等使徒归国后怕也难免要遭受重罚,河北安宁更无从寻觅啊!”
卢叔虎自然清楚阳休之心情忧苦,但在听到这话后还是忍不住叹息说道:“子烈此言也不必如此确凿,齐氏之所得国尚且不足十年,但为求生之故,有什么不可应承?哪怕自去尊号,犹是割据一方之王侯,总胜过沦为系囚被捕送长安。
子烈你少知兵事,不知如今我国战阵形势之好,唐王肯于答应谈和,已经是难得的仁义之举。你等论及条件是否苛刻,也应自审当下处境如何。齐主何以遣使你等前来议和,用意如何你当真不知?”
阳休之听到这话后,便有些迷茫的摇了摇头,旋即便又开口说道:“我心中对此也浅有思量,只是所思未必尽合事实。唐王贵介公子,与关东诸家多有亲谊,之前也不乏叔虎兄等至亲相扶来投,今两国交战,刀兵无情、亲者至伤,派遣某等至此,想必也是希望唐王与叔虎兄等能够感怀情义,高抬贵手、放过一马。”
“此言亦不无道理,若是晋阳群徒至此求和,怕是没有今日你我相对而坐、畅谈时事的光景。”
卢叔虎闻言后便先点点头,旋即便又反问道:“但是,我听说杨遵彦乃是齐主姊夫、神武婿子,但是邺城谋变时,齐主有没有因此情义而高抬贵手?其行既如此,又怎么会在此关乎其国业存亡的大事上,寄望你等关东诸家能乞得唐王恩怜而加纵容?”
“这、这……我委实没有想到这一节,叔虎兄你向来足智多谋、精于韬略权变,今又身处从容境地,观此情势必有所得,未知可有教我?”
阳休之听到这一点拨后,一时间也是大感诧异起来。他们一行人来路中对此也多有讨论,所得出的见解便都是阳休之方才所言,因为他们与陇西李氏和唐王霸府许多幕僚都关系匪浅,所以皇帝才寄望以此促成和谈,可现在听卢叔虎一通分析,才觉得这想法不只是单纯、而是荒谬!
是啊,当今皇帝本就刚刚经历过一番手足相残的残酷斗争才得以登临至尊之位,又怎么会将寄予厚望的和谈之举以如此单薄的理由便交付给一众河北士流呢?莫非其人从一开始对于这一场和谈就没有寄予太高的期望、派遣使者一行至此只是掩人耳目的缓兵之计?
想到这里,阳休之心情就变得纷乱起来,心里有些梳理不清重点,望着卢叔虎疾声发问起来。他们当年也曾一同处于贺拔胜那个团伙之中,卢叔虎便以运筹策划之长而担任智囊角色,虽然最终贺拔胜大事未成、而他们这个团伙也分崩离析,但是对于卢叔虎的智谋,阳休之还是比较信服的。
“齐主遣使你等至此,若能求和成功,自然皆大欢喜。若是不能,则齐国又将何以应对?无非尽起其国中甲卒,迎战我大魏王师、誓死守卫其国土。然则齐国之前纷乱,已经尽显其晋阳师旅可共富贵、难相患难,开国旧主犹能弃之不惜,今时齐主能难统控群徒死战。其若欲求全,必仰我河北儿郎为其捐命死战!”
讲到这里,卢叔虎又望着阳休之叹息道:“因唐王出身之故,兼某等群徒在事关西,故今河北想必不乏乐观之士,他们未必会与齐国偕亡、誓死守之。一旦开战,这些人又当如何处置?”
阳休之听到这话后,脸色就变得有些不安了起来,他已经隐隐猜到卢叔虎是想要说些什么了。
“若欲死战,则就必须扑灭这些侥幸谋和之心,而你等此行,便意在于此。如若谋和不成,你等归国必遭严惩!齐主便是要用你等性命、来填塞那些谋和之口,使人皆死战、不作他想!”
卢叔虎又叹声说道:“齐主这样的用心,唐王早就有所洞察,所以日前首次相见之时,便已经向你等做出了提醒,希望你们转告齐主,士民若安、齐业可存。但当时你等怕是还在心中暗笑唐王仁义近愚、妄图以危言恐吓大国之主罢?殊不知唐王此言,正是为了救护你等!既知此节,子烈你再作深思,是否还觉得我国提出这一条件苛刻?”
阳休之听到这里,额头上冷汗直沁,他如今也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自然不会被轻易的蛊惑蒙骗,而卢叔虎这一番解读虽然略显腹黑,但又与北齐国中如今许多人事迹象暗暗吻合。
比如皇帝在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