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前情以及现状  从科举开始的首辅之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地本名泽州府,仔细追溯的话,它在大燕时期就是燕齐争夺之地,直到前陈文帝将其纳进版图。

大概是因为泽州府位于前齐之南,所以前陈文帝定策收复时,常以“南地”代称。

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南地之名就这样传袭了下来,直到大楚现今,朝堂上下还是这样称呼。

当然一地之名怎样称呼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此地靠山临海,内陆河海江湖支流丰富。

这里不仅常年潮湿温热,雨水更是丰富到河水暴涨。

像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溃堤这等气候灾害,当地人真是屡见不鲜。

因此上,朝廷也好、当地府衙也好,其实都有救灾备案,负责官员对于救灾程序早已轻车熟路,不管是以工代赈、还是调度粮食,都有可以直接搬用的先例。

按理说,朝廷方面其实不用派出巡抚赈粮的。

然而,之前盛产粮食的彭州,爆出官员勾结豪强以陈粮换新粮,又将其倒卖的惊闻。

于是,朝廷从那时起,就对巡抚赈粮作了严格规定,不管当地有无能力对灾情作出处理,朝廷都要委派巡抚前去,既是赈粮、也是监督。

当然,南地这次也的确需要朝廷的粮食支援。

原因还是在于彭州。

彭州惊闻因灾情而起,虽说朝廷派出内卫和驻军联合调查,严肃处理,一时之间不法官员和豪强的人头滚滚落地,可处理过后,当地缺粮的问题仍需要解决。

朝廷只能从各地抽调粮食库存援助,南地自然也是调度目标之一。可谁承想,南地竟然又发生了几十载不遇的洪涝。洪水决堤,无数良田淹没其间,种好的秧苗十不存一,更有许多粮库遭到冲击。

彭州那边儿大旱造成粮食减产,即使朝廷免税,当地产粮仍旧勉强维持百姓生计,根本无力偿还之前各地援助的存粮。

因此,南地洪涝需要粮食救济时,周边能调度的粮食很是有限,若不是之前抽调粮食援助彭州的名单里没有齐州十二郡,那打头阵的杨温农侍郎也不能那么快出巡南地。

当然,话说回来,若是齐州十二郡没有粮食可借,说不得杨温农侍郎一行不至于在江上遭遇劫匪,损失严重了。

也是因为杨温农侍郎一行殷鉴不远,所以盛苑出巡之前,就特将户部抽调粮食计划作了修改。

用她的话说,周边地区即使有粮,也库存不多,与其盐碱地上揪稻苗,还不若留着粮食给它们保底,免得再有旱涝,当地无力供粮。

至于粮食来源……这世界上又不是只有大楚一国,不说万里大洋之外的国度,就是大楚周边,也有很多藩属国盛产粮食。

大楚又不是没钱,临时采购也就是了。

至于采购所需粮食种类,虽说当地盛产稻米,可盛苑还是在采购单上增添了豆类、果子、檀香、燕窝、胡椒等物件。

后面这些除了豆类可以给当地百姓充饥,剩余的,都是盛苑准备用来跟当地豪绅换粮食的。

没有错,讲道理的盛侍郎,打算用当地豪绅的存粮作为补充,从而解决粮食运送时间过长带来的缺粮问题。

嗯,她可是打算用国外的稀奇东西跟他们换的,可不是硬抢哟!

……

“南地官员救灾倒是用心,当地百姓虽说缺粮,却不至于食不果腹饿殍遍地,因此那里的治安尚且有序。”

盛苑和安屿安排到南地打探消息的侍卫,专程到驿馆跟他们汇报情况。按照他的叙述,南地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当地府衙待洪涝退去,就以工代赈,调用当地的灾民清理农田、堤坝、以及村庄、小镇的街道;同时,按照朝廷要求,更是第一时间将配伍好的药粉洒在洪水经过的土地上予以消毒,以免大灾之后出现大役。

现在南地的问题,还是在于粮食,据说当地府衙现有存量,只够坚持到月底了,可就是能吃上的粥饭,也是水多米少,莫说能立住筷子了,能保证稀汤寡水就很不错了……根据属下这些时间的打探看,当地豪绅也非吝啬狠毒,大概是因着彭州之事吓着了,怕自家存粮太多引起误会、觊觎。

当然,属下资质愚钝,许是有看得不周全之处,或者一叶障目,或者难窥实情,或者为人所蒙蔽,不过大抵情况就是这般,还是具备参考度的。”

盛苑听了半晌,满意的点了点头。

她之前连着派出三波人马前去,之后所得信息,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由此可见,信息能用。

说真话,听到南地治安有序,盛苑吃惊之余,也是大松口气。

南地和一般地区不同,因着毗邻海域海盗猖獗,这里百姓民风彪悍,即使妇孺面对上岸盗匪,也是敢于挥刀相向的。

故而盛苑毫不怀疑,要真是吃不上饭的话,这群百姓是真敢冲击豪绅、府衙的。

“也许就是因为这里百姓彪悍,此地官员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