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查由国子监的学生负责,一次驳查要用一千两百名监生,花三个月时间完成,算一下平均每人驳查五十本。
但实际操作中,只有刚开始时监生们才认真完成任务,后来就各种磨洋工拖延工作,三个月拖一年,一年拖三年,三年拖十年,新一期黄册交上来了,上一期还没有查完。
再后来连人员都凑不齐了,监生们纷纷请假,什么病假婚假产假守孝假,想方设法逃避劳动。
为什么监生们不爱干活呢?
因为待遇和工作环境太差了。
黄册是不能交给监生带回家去看的,得让他们登上玄武湖,在黄册库房里进行核查。
玄武湖黄册库房为了保密和防火,做了很多特殊设计。
库房周边环境潮湿,还不让生火,冬天特别冷,夏天蚊虫多,监生们在岛上一干三个月,十有八九要生病。
又因为进出管得严,生病之后不让随便出岛,不但没法医治,人死了尸体都运不出去。
可想而知为什么到最后,大家都知道黄册的猫腻,但谁都不愿意去提,其实原因就在这里。
实际上,这两日张居正也找人商议过现在赋役黄册的问题,但是无一支持他真正大造黄册,实在是太麻烦了,上下的抵触都会非常大。
都知道黄册的问题,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支持,皆因为深知其中厉害。
地方上不愿意花这么多精力去做,朝廷里户部反应最大,理由也是一样,没办法派出更多人进行驳查。
不多时,门外书吏进来禀报,魏阁老到了。
张居正起身,把魏广德迎了进来。
一阵相互行礼寒暄过后,张居正直接就说道:“善贷,之前你提议借着这次打造黄册的机会,厘清人口和田亩之事,难度怕是超过你想象的大。”
“哦。”
魏广德被张居正叫过来,也在你猜测他的用意,没想到居然是为了这个事儿。
“为何?再有几年朝廷就该重新编制黄册,叔大兄既然想着清丈田亩,何不借此机会把鱼鳞黄册都重编一次。”
魏广德继续说道。
“善贷,你当知道,我所想清丈田亩,其实和编制黄册不同,完全就是两码事儿,本意是要地方上白册交上来,同时就是清丈豪强大户隐瞒之田地,朝廷据此征税。
推行一条鞭法,平摊赋役,为百姓降低税赋,同时还把税由原来的实物变成银钱,扩充朝廷国库。
可要是把人口也引入其中,鱼鳞黄册的重编,上上下下反对之声绝对不会小。”
张居正严肃说道,“其实我知你意,但是清丈之事本就影响巨大,若是再把清查人口混入其中,不仅下面会抱怨工作量巨大无法展开,甚至可能把清丈之事也耽搁了。
依我看,清查人口之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张居正算是摆明了态度,一开始他也没答应魏广德要清查人口,只是答应要想想。
结果和其他人商量后,觉得难度太大,所以果断和魏广德摊牌。
这事儿,不能做。
“朝廷增加投入呢?”
虽然张居正已经摆明了态度,但魏广德还是想争取一下。
“善贷,就算修订黄册,其实对朝廷财政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毕竟,在签章之后,还是只会有一部分丁税编入鞭税里,而丁役最后还是由地方上提调。
虽然新法允许赴役者以银钱抵役,由官府招募人手充当。
就算是清查后增加一千万,两千万人口,其实对于编入鞭税的丁役依旧是不变的,最后都摊入田亩之中。
至于徭役,地方上自然也是轮流提调,他们抽人可不是按照黄册进行,而是由甲长里长按户抽调。
虽然我也很想让黄册准确,但反对的声音太大,你我也不得不考虑其后的危害。”
张居正直言道,这根本就不是魏广德想的,朝廷多花钱雇人的问题,而是麻烦,打破了朝廷和地方上潜规则的事儿。
‘可是,如果朝廷不掌握真实的人口情况,地方上提调赋役时,难免发生许多乱像。
单就一个徭役,就能让许多人家因此家破人亡。’
魏广德叹气说道。
这还真不是魏广德胡说,许多家庭就是因徭役制度而支离破碎,家破人亡。
追溯历史的长河,徭役制度已有悠久的历史。
所谓徭役,指的是国家无偿征用平民百姓服劳役,早在战国时期,徭役制度就已经存在,到了秦朝,这一制度更是日益完善。
大体而言,徭役分为三种:吏徭、徒徭和民徭。
其中平民百姓服的是民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徭役。
古代大型工程,往往就会大规模征发徭役,其中不仅是为皇室修建宫殿,还有城市筑城,河道堤坝,都是大量使用徭役完成的工程。
在明朝以前,百姓承担的徭役还包括戍边,也就是去边境充当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