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就有小琉球的名字,也就是此地不纳入大明。
洪武二十年十月,在与诸将论及兵政时,朱元璋这般说道:“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开了大堆的药,目的是要治病,不能没什么病就吃吃药,那可要吃坏的!
治国也如此,国家不太平,用兵来勘定祸乱。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应该要知道:用兵能消除祸乱,但也能招致祸乱,倘若恃富逞强,好大喜功,惹是生非,就会结怨挑衅,这不恰恰招惹了祸乱!
正如医生乱开瞑眩之药,强迫无病之人服用,虽然不至于造成身体残疾或送命,但足以大伤元气!
所以为国当政者应该常讲军事,但千万不能穷兵黩武!”
“东番,这个其实福建那边也大概知道情况,只是碍于大海阻隔,不便派人监管。
众将官齐齐应诺。
洪武晚年,老朱皇帝生怕子孙后代狂妄、轻浮、率意用兵,从而招惹祸害,特地将自己的谨慎对外用兵之国策写入了《皇明祖训》之中。
而之后的历史,其实多少也证明了朱元璋对此的见解其实是有道理的,朱棣登基后,就违背祖训,攻打了安南。
由此可见,朱元璋定下的祖训并非无稽之谈,至少用事实证明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只是海禁以后,人大多已经撤回。
也因为发现了大明对此地的忌惮,所以许多倭寇也曾经把此地作为他们的巢穴加以经营。
东番岛距离福建太近,可朝发夕至,而据我们所知,岛上并无王权体统,至于无知乡民存在。
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卿等当记所言,知朕此意。”
不过,也因此让大明知道了东番岛的情况,岛上有一些村落,有土著居住其中。
现在有部将提到东番岛,又指出东番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大明的影响,俞大猷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了。
思索良久后,俞大猷才下令道:“此事,我会先禀报朝廷,由朝廷定夺。
此番目标是澎湖,一切以消灭盘踞在澎湖的倭寇为首任。
待消灭倭寇后,船队可绕行东番岛一圈,观察其上是否有倭寇踪迹,到时一并上报。”
俞大猷这么说,部将大多心知肚明,这是给好听开口子留个理由。
如果朝廷想要对东番岛出手,则就会利用他们的奏疏上表述东番以被倭寇盘踞的理由,出兵东番。
是的,东番岛上是有人的,只不过不接触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是倭寇还是原住民。
分不出来,那就只能疑似倭寇活动。
在当下,浙江刚刚遭遇了倭寇袭击,虽然这股倭寇即将被他们消灭,可朝廷上对此肯定也会施以雷霆手段,主要就看朝中大人们是否有取东番之心。
南洋水师东行,向着大海而去。
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大获全胜回归大明之后,他们此行也会被载入史册,因为这次事件终于给了魏广德出手的机会,名正言顺把东番岛,或者更应该叫做小琉球的台湾纳入中国版图。
既然东番岛上有人生活,又没有王法体统,只是无知乡民,自然该感受到圣人教诲,学会礼仪尊卑。
两月后,京城收到俞大猷的急报。
魏广德在看完战报后,当即以此为题写了一份奏疏,详尽把东番岛可谓福建屏障,佑护东海安宁的作用写出。
又着重强调东番没有政权,虽然地广人稀,不便管理,但朝廷可在东番岛南北建立卫所,迁移卫所军户过去。
同时,魏广德又摘取战报上关于此时东番岛上环境的描述,参天大树随处可见,郁郁葱葱。
写这个,当然不是因为这是一个美丽之岛,而是大明现在出现缺乏上好木料的窘境
当然,这个缺好木料主要是指江南地区。
经过多年开发,此地森林已经大多被开荒,林木资源已经枯竭。
现在朝廷采办巨木,已经多从琼州和西南置办,千里迢迢,运输也极为麻烦。
用魏广德的话来说,明军上岛可为当地原住民带来圣人教诲,让他们开慧明智,乃是大功德之事。
如果将南直隶及浙江的工部船厂迁移两处,可为南洋水师解决海船建造的材料难题。
在此之前,大明海船木料,大多已经是从广西运送去浙闽船厂,运输费用高昂不说,危险也很多。
魏广德这样写,目的自然也是想把东番岛打造成水师基地,使其成为南洋水师母港。
以岛上资源,完全可保证大明水师数百年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