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34发配大同  隆万盛世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领流落民间,送到边镇去,自然是最好的处理结果。

心里盘算一番,好像现在大同巡抚是叫李文进,随即叫人找来关于李文进的资料细细看来。

这些资料,他看完后也打算交给俞大猷也看一看,毕竟很快他就要去那边,多熟悉一些上官有利于他以后在大同的生活。

李文进字先之,号同野,四川省重庆府巴县人,民籍,明朝嘉靖十四年进士。

这李文进也勉强算是一个官二代了,其祖上不过是驿丞这样不入流的小官,而其父李邦,却是官至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现在他则是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很快,陆炳眉头就舒展开来。

一开始,陆炳担心李文进对俞大猷不熟悉,所以可能不会重用俞大猷。

俞大猷的本事,他陆炳自然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帮助于他。

官场上,广结善缘,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而在倭寇祸乱浙江、福建之时,由于海道副使丁湛被朝廷罢免,朝廷命李文进代替丁湛,前去清剿倭寇。

于是,李文进与时任宁波、台州诸府参将的俞大猷共同制定周密的抗敌计划,率军在海上击破倭寇,焚烧倭船五十多条,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看到这里,陆炳心中就是一喜,李文进和俞大猷有过交集,想来俞大猷去了大同,应该很快就被重用,到时候立功封赏下来,官复原职还不就是时间问题。

之前还想着把李文进的资料交给俞大猷看看,现在貌似不需要了。

若是俞大猷通过锦衣卫的资料更深入的了解了李文进,到时候说出些他不应该知道的事儿来,别画蛇添足才好。

想到这里,陆炳换来手下把李文进的资料重新封存入档,自己径直去了俞大猷的牢房。

现在俞大猷的事儿算是彻底了结,只能奏疏下发吏部宣判,就算尘埃落定,这个时候也该和俞大猷述说他的未来了。

“宫里批红了?”

陆炳走进牢房,俞大猷依旧还是躺靠在躺椅上,身上盖着厚厚的被子。

或许是通过脚步声判断的,反正在陆炳还没走进牢房的时候,耳朵里就听到俞大猷的问话。

“批了。”

陆炳进屋,在俞大猷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这才又接着说道:“不过和你想要的不同。”

“嗯?难道还是要治我的罪?”

俞大猷睁开眼睛,看向旁边的陆炳,脸色略微有点诧异。

“陛下还在生气吧,毕竟当初岑港倭寇确实从里手中逃脱,所以你想要解甲归田的想法就别想了。”

陆炳笑道。

“行,不管是回福建还是去浙江,我听从皇命就是了。”

俞大猷微微摇头,随即嘴角挂出一副笑容。

实际上,现在的俞大猷除了会带兵打仗外,还真没有什么会做的活了。

这次的入狱,让俞大猷都放弃了继续做官的打算,想着回福建老家,带一帮徒弟,把自己的这身本事传下去。

当年,年轻的俞大猷可是跟着赵本学学习兵法,又跟着丈二棍创始人李良钦学习棍法,说起来当时为了科举,他还拜了著名易学家王宣、林福为师,又得知名理学家蔡清的指点,算是明军将领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将领。

所以对于俞大猷来说,当不来官,那就回老家做传道受业的老师好了,拜到自己门下,文武都可以学到,想来私塾的学生不会少。

虽然俞大猷没有考到举人功名,可人家好歹还是个秀才,十五岁就过了童子试和院试,一举中下秀才,在当年也被视为“神童”。

只是,对于俞大猷来说,没有能够施展胸中抱负始终还是有点遗憾的。

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这就是这时代大部分人的想法,俞大猷也不例外,更何况自俞大猷记事儿时起就知道,家里是吃皇粮的,而且是世世代代吃皇粮。

“你回不去南方了,发配你去大同。”

陆炳开口说道。

“大同?打鞑子?”

俞大猷猛然坐了起来,双眼放光的看着陆炳道。

“对,不过你是被罢黜,家里的世袭百户之职也被剥离,你过去就是当个小兵。”

陆炳开口继续说道。

“小兵就小兵吧,我还这没做过小兵。”

俞大猷当年是直接接替父亲的官职,不久就因为参加武举升任守御千户所千户一职,还真没当过小兵。

“对了,现在大同那边谁说了算?”

虽然满不在乎,可是俞大猷还是问起他关心的话题来,不知道自己上官是谁,那可不是合格的士兵。

“呵呵.....李文进。”

陆炳也懒得卖关子,直接把大同巡抚说了出来。

“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